缩略图

依据新课标,构建初中数学游戏化教学课堂互动新模式

作者

尹小娜

长岭县第一中学 131500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竞赛游戏活动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然而,如何在其中平衡竞争与合作,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们积极探索知识;合作则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就像文章中开展的 “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竞赛”,学生既要在竞赛中为个人或团队争取胜利,又需要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题思路。探讨如何平衡二者关系,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游戏化教学;课堂互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游戏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愈发普及,竞赛游戏活动备受青睐。在这类活动里,竞争带来的激励和合作产生的协同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深远。但在实际操作中,把握竞争与合作的平衡并非易事。从文中可知,学生在参与竞赛游戏时,会面临个人成绩与团队协作的双重挑战。深入研究如何平衡这一关系,有助于充分发挥竞赛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竞争中进步,在合作中成长,真正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创设趣味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新课标着重指出,情境创设堪称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起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趣味游戏情境,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目光,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种轻松愉悦、充满趣味的氛围里,学生内心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会悄然消散,转而主动投身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旅程。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知识晦涩难懂,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其内涵。通过趣味游戏情境,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激活,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愈发浓厚,积极性也随之高涨,为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1】。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匠心独运地创设了 “数字接龙大冒险” 游戏情境。游戏伊始,教师给出有理数 -3 作为起始数。第一位学生迅速开动脑筋,思考如何通过有理数运算得到 -10 到 10 之间的结果,随后响亮地说出 5 ,当解释 -3 + 5 = 2 满足范围时,赢得同学们一片赞许。紧接着,下一位学生以 2 为基础,思索片刻后说出 -4 ,因为 2 + (-4) = -2 同样符合要求。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参与,有的眉头紧皱认真计算,有的兴奋地举手抢答。在你来我往的接龙中,学生们不断回顾有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原本枯燥的运算变得生动有趣。随着游戏的推进,学生们对有理数运算的熟练程度显著提升,学习热情也被彻底点燃,整个教室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设计合作游戏项目,促进学生协同学习

新课标始终将合作学习置于重要地位,着重强调其对学生数学素养全方位培育的关键作用。在合作游戏项目开展进程中,学生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置身于团队协作的环境里。成员间频繁的相互交流,促使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沟通能力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得以提升。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在观点的交锋与融合中,合作意识逐步扎根心底。通过共同攻克难题,学生们学会从不同成员的视角出发,多维度剖析数学知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思维模式。这种多视角的理解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透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实践中稳步增强,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乃至综合素养的发展筑牢根基【2】。

在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了 “测量校园直角三角形区域” 的合作游戏项目。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为每组发放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角仪等。各小组迅速行动起来,在校园里寻觅合适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像操场看台的一角、花坛边缘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等。小组成员们围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测量方案。有的提议先用卷尺测量直角边,有的则认为要先确定斜边再测直角边。在一番商讨后确定方案,成员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测量长度,有人专注记录数据。测量过程中,遇到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大家又聚首分析,调整测量方式。最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三边关系,成功验证定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深度领悟勾股定理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团队协作能力也在一次次的交流与合作中显著提升。

三、开展竞赛游戏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其内心充满对成就的渴望,竞赛游戏活动恰好巧妙迎合了这一心理特点。当置身于竞赛环境中,学生内心深处的好胜心被瞬间点燃,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不甘落后。为了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胜利,学生们会一改往日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开启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他们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深入钻研各类数学问题,积极思索多元的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学习动力也如注入新的燃料般愈发强劲。并且,竞赛中难免会遭遇失败,学生在一次次应对挫折的过程中,抗挫折能力得以锻炼,逐渐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为下一次的挑战积蓄力量,形成良性循环,全方位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在完成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精心筹备了 “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竞赛” 游戏活动。活动前,教师从教材、辅导资料中精心挑选了若干道涵盖不同难度层次的一元二次方程题目,像基础的 “x² - 5x + 6 = 0”,还有稍有难度、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复杂方程。竞赛当天,学生们热情高涨,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踊跃参与。竞赛开始,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有的学生紧皱眉头,反复在草稿纸上推导公式;小组参赛的同学则小声交流思路,分工协作。遇到难题时,一些同学短暂气馁后又迅速振作继续思考。竞赛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把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解法复习得滚瓜烂熟,还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新的解题思路,对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习动力也空前高涨。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竞赛游戏活动中平衡竞争与合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规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合作意识。通过像 “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竞赛” 这类活动可以发现,当学生明确竞赛目标,同时学会与同伴协作时,他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在能力培养上收获颇丰。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创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优化竞赛游戏活动,让竞争与合作相互促进,为学生营造更有益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温举.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析[J].甘肃教育,2024,(14):123-127.

[2]胡扬扬.初中数学游戏化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23.DOI:10.27214/d.cnki.glcsu.2023.00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