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李旭珠

南安市柳城小学

本文系南安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大单元模式下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NG1453-172的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现状及面临问题,提出学科思维整合培养与核心素养提升路径,同时探讨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与教学实践创新举措。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壁垒,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形成。通过系统规划教学内容,整合多元资源,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小学科学;学科思维

引言:大单元整体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旨在打破碎片化学习模式,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全面科学素养。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知识点零散、学习脱离生活实际、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本文围绕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情况展开分析,探索有效实施策略与创新路径,旨在为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应用现状分析,问题症结探究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领域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应用面临诸多瓶颈与挑战。其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化现象突出,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章节进行机械划分,未能形成系统整体概念,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碎片化,难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其二学科间壁垒明显跨学科融合不足,科学与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联系薄弱,未能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进行整合教学。其三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分注重知识点掌握程度,忽视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使得教学效果评估流于形式。

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理解不深,教学设计能力不足,难以有效组织实施整体化教学活动。同时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学校实验设备缺乏,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制约大单元整体教学全面推进。另外教学方式仍停留传统灌输模式,教师主导地位过强,学生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学习兴趣难以持久激发。最终课程衔接断层问题突出,年级间、学段间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知识重复或断层影响学习效果。

二、学科思维整合培养,核心素养提升路径

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强调知识网络化构建,打破传统碎片化学习模式,形成螺旋上升知识体系。该教学法注重跨学科融合,将科学与数学计算、语文表达、艺术创作等学科结合,如通过测量实验引入统计概念,借助自然观察训练写作能力。情境化教学环境构建成为关键策略,将抽象科学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设计贴近现实任务,提升学习作用感。探究式学习成为主要方法,通过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证据收集、结论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学中重视科学思维品质培养,包括好奇心、求真态度、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等,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核心素养培养围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责任感三个维度展开。多元评价机制建立也至关重要,需改变单一考试评价方式,引入过程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项目成果评价等,全面检测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状况。

以教育科学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进行系统设计与实施。教学伊始教师围绕水构建知识地图,将水性质、状态变化、水循环、水资源保护等内容整合成有机整体。跨学科整合方面,教师引入语文学科,让学生撰写观察日记记录冰雪融化过程;结合数学学科,测量不同温度下水蒸发速率并绘制图表;融入艺术元素,创作水循环主题绘画。情境创设方面,教师设计校园水资源调查活动,让学生考察学校用水情况,发现浪费现象并提出改进方案。探究活动设计上,学生分组探究影响水蒸发因素,自主设计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温度、风力、面积等因素影响。思维品质培养上,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何同样体积水与油混合时会分层,激发思考与推理能力。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组织节水小卫士行动,让学生设计宣传海报、收集节水妙招、监督校园用水情况,培养责任感与行动力。评价方式上,教师采用水知识护照记录学习过程,制作水探究报告展示学习成果,通过多角度评价学习效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学实践创新举措

资源整合先表现为构建多元资源共享平台,系统整合校内外各类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科普读物、数字媒体等,建立分类明确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应结合学校特色与区域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科学校本课程增强教学针对性。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成为必然趋势,需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探究等方式打破固定课堂结构,提升学习效果。学习空间边界拓展也不可忽视,应将教学场所扩展至实验室、校园、社区等多元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获取直接经验。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成为现代科学教育重要手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等技术手段弥补实物实验局限,拓展学习视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需重视,通过科技小制作、创新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热情与创造潜能。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设同样关键,应组织教研活动、跨校交流、案例研讨等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设计能力。

教育科学版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教学案例充分展现了教学资源整合与实践创新。该案例中教师先将电路组成电路连接电路应用等内容进行整合,构建系统电学知识网络。资源整合方面,教师创建电学学习资源库,收集各类电路模型、元件实物、电路图谱等,建立实体与虚拟结合资源体系。同时引入小小电工DIY工作坊校本课程,配备基础电子元件与工具,让学生在实操中理解电路原理。教学组织上采用电路探究社团形式,学生分组担任不同角色,合作完成电路设计与检测任务。学习空间拓展上组织参观社区电工工作室,邀请专业电工进校指导,了解电学知识实际应用场景。信息技术融合方面,运用电路模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解决实物电路搭建中可能存在危险问题。创新实践活动设计上开展变废为宝电路创意赛,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电路装置,如声控小夜灯、简易报警器等。

结论:通过系统剖析现状问题,深入推进学科思维整合培养与核心素养提升,全面强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与教学实践创新,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构建系统化科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养。大单元整体教学法不仅能够改变碎片化学习状况还能促进跨学科融合,拓展学习深度与广度。未来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结合,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让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更大效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妮.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4,(17):47-49.

[2]曾梦君.小学科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策略[J].第二课堂(D),2023,(10):4.

[3]卞国艳.小学科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方式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