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魏红巍
黑龙江省安达市教师进修校
摘要:本文探讨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在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中应用实践,通过融合项目式学习于音乐大单元设计、整合拓展课程资源创新教学策略以及调整学习评价方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本文发现项目式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创造力,形成完整音乐学习体验。大单元教学结合项目式学习理念为初中音乐课堂注入新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音乐学习空间与更深刻音乐体验。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
一、项目式学习理念融入,音乐大单元设计优化
项目式学习框架构建音乐大单元教学体系应围绕核心音乐主题设计项目任务,如民族音乐文化探索、音乐剧创作与表演、校园音乐节策划等,使每个大单元具有明确项目目标与完整学习的过程。按照项目实施逻辑重组课程内容,将原本分散知识点串联成有机整体,如将音乐历史背景、曲式分析、演唱技巧等内容整合于同一项目中,促进学生对音乐全面理解。优化大单元学习情境设计,创设真实音乐环境,如模拟音乐厅环境开展鉴赏活动,搭建舞台情境进行表演训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音乐魅力。建立项目进阶体系,使大单元任务难度逐步提升,从模仿学习到创新实践,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
以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舞青春为例,该单元融合项目式学习理念进行大单元设计优化。此单元以校园青春歌舞会作为核心项目,将教材中《校园圆舞曲》《拉起手》《青春舞曲》等歌曲与舞蹈编排整合为完整项目任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青春题材歌曲特点,分析歌曲背后的青春文化内涵,让学生自主探索青春主题音乐表现形式。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歌曲改编与舞蹈创编,每组选择一首青春主题歌曲,进行演唱形式改编,如混声合唱、重唱、独唱等,同时设计与歌曲契合简单舞蹈动作。接着进行舞台编排与排练,学生根据歌曲情感与节奏特点设计舞台队形变化,安排表演流程,反复练习提升表演质量。最后通过青春歌舞展演形式呈现项目成果,各小组轮流登台展示自己创编歌舞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创作心得与表演体会。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资源整合拓展,教学实施策略创新
课程资源整合首先应关注校内外的音乐资源融合,包括学校音乐设备、场地、教师等内部资源,以及社区音乐团体、专业音乐机构等外部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拓展数字化音乐资源尤为重要,如音乐创作软件、在线音乐平台、数字化教材等,能够增强学习互动性与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感。挖掘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引入地方戏曲、民歌、传统器乐等文化元素,不仅能丰富项目内容还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创新教学实施策略方面,项目工作坊模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项目不同环节,如创作组、表演组、宣传组等,促进分工协作,培养团队意识。音乐导师制通过邀请专业音乐人担任项目指导,提供专业建议,开阔学生眼界。项目阶段推进法将大项目分解为若干小任务,设定阶段性目标与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增强学生成就感。
以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歌剧之夜为例,通过课程资源整合拓展与教学策略创新,设计校园微歌剧创作项目。该项目首先整合多种歌剧资源,包括教材中《卡门序曲》《白毛女》等经典歌剧选段视频资料,还引入线上歌剧博物馆虚拟参观资源,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歌剧艺术特征。邀请当地歌剧院演员担任客座导师为学生讲解歌剧表演技巧与舞台知识,提供专业指导。采用项目工作坊教学策略,将全班分为编剧组、作曲组、表演组、舞美组、宣传组等,各司其职,共同创作校园微歌剧。编剧组负责创作贴近校园生活十分钟微歌剧剧本;作曲组运用音乐创作软件编写简单旋律与和声,表演组学习歌剧演唱与表演技巧,舞美组设计简约舞台背景与道具,宣传组制作节目单与海报。通过云协作平台进行项目管理,各组实时分享工作进展,师生线上交流,突破时空限制。实施项目阶段推进法,将创作过程分为选题策划、剧本创作、音乐编写、排练彩排、正式演出五个阶段,每阶段设定明确目标与时限。定期举办歌剧欣赏沙龙,学生分享歌剧知识与创作心得,互相启发。项目最终以校园歌剧节形式呈现成果,邀请全校师生观看,展示学生原创微歌剧作品。此项目充分整合多元资源,运用创新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歌剧艺术,培养音乐创作能力与表演能力,体验歌剧艺术魅力。
三、学习评价方式调整,学生音乐素养提升
基于项目式学习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模式下,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已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音乐学习状况,因此需要调整学习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技能评价、过程表现评价、成果展示评价等维度,全面考查学生音乐素养发展情况。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建立音乐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在项目各阶段表现,包括课堂笔记、练习录音、创作作品等,呈现学生音乐学习成长轨迹。引入多主体参与评价机制,除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专业人士点评等多元评价主体,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教师还应该创新评价方法与工具,如设计音乐素养评估量表,开发音乐项目评价量规,运用数字化评价工具记录分析学生表现数据等,提高评价科学性与精准度。在具体实践中可采用音乐项目展演作为综合性评价形式,让学生通过音乐会、音乐剧、音乐创作展等方式展示项目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开展音乐反思会,引导学生对项目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促进认知能力发展。通过学习评价方式调整,不仅能全面客观评估学生音乐学习成效,还能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音乐审美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项目式大单元学习中获得全面音乐素养的提升。
结论:将项目式学习理念融入音乐大单元教学中能够有效优化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完整学习体验。通过整合拓展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实施策略,使音乐教学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多元化学习评价方式调整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局限为初中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芮. 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桂林市第十二中学为例[D].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24.
[2] 王瑞.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探究[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