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

周青凯

四川省中江县悦来镇中心学校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提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与策略并就优化教学实践应用提供具体建议。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信息化工具,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满足新时代育人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重要方向。作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前所未有变革。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亟需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本文聚焦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旨在寻求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路径为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一、探究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挑战

部分教师开始运用微课、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然而信息化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硬件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部分农村学校信息化设备不足或陈旧难以支撑现代化教学需求。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年长教师往往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使使用多媒体也常停留于简单替代黑板层面,未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优质语文教学资源缺乏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不够深入,许多教师未能找到二者结合恰当点,导致技术使用表面化、形式化。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可能弱化学生阅读写作等传统语文能力培养,甚至产生注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平衡传统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构建既能发挥信息化优势又能保持语文学科特性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网络阅读习惯增强而纸质阅读兴趣下降,碎片化学习方式对系统语文知识构建带来挑战也需要教师深入思考。

二、构建信息化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与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通过微课预习、课堂互动、在线拓展等环节构建完整学习链条。项目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语文实践任务,如电子书制作、数字故事创作等,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智慧课堂模式运用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进度与特点推送适合内容。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呈现形式,使抽象语文知识形象直观,通过互动技术增强课堂参与度,设计电子抢答、在线讨论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建立班级阅读平台、写作交流群等虚拟学习社区,延伸课堂教学。利用智能测评系统分析学生掌握情况,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应注重信息工具选择与应用时机把控,确保技术辅助而非主导教学过程,古诗文教学先创设情境后回归传统诵读,作文教学借助思维导图辅助构思但强调笔头训练,使现代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学科本质需求。

以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为例,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课堂呈现全新面貌。课前教师可录制微视频,介绍落花生的生长特点与营养价值并通过学习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视频初步了解作品背景。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高清图片或短视频展示落花生从开花到结果全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子黑板标注文章结构,突出重点段落;借助动画演示谦虚、有用等抽象品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寓意。全班可通过平板电脑参与互动讨论落花生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体现,教师即时汇总展示各组观点。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许地山其他作品信息,形成作家作品知识网络。课后布置创意任务,学生运用绘图软件或动画制作工具,创作植物寓言故事,在班级云平台分享展示。评价环节采用多元方式,包括在线测试、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全面考察学生理解应用情况。

三、优化信息化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应用

在阅读教学方面数字阅读资源库收录电子图书与有声读物,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互动阅读软件设计预测情节与角色扮演环节增强体验,线上阅读圈促进师生共读共评,形成良好氛围。写作教学借助协作平台开展集体创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智能评改系统提供即时反馈,促进自主修改能力提升,丰富写作素材库使学生随时调用图片音频辅助创作。口语交际教学通过录音录像工具记录展示表达过程,便于分析,远程连线拓展交际对象范围,丰富情境。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类场景,降低交际障碍。汉字教学采用书写软件展示笔顺笔画,直观规范,汉字游戏增添学习趣味,文化专题网站拓展汉字文化内涵。在综合性学习项目中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成果在线展示交流,全面锻炼语文应用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选择信息化手段,古诗文教学重视意境体验,多用音画结合,实用性文本学习强调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同时注重传统学习方法如抄写背诵保留,使新旧教学手段互为补充,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以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信息技术融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课前教师可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推送狼牙山实景照片与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事迹,激发民族自豪感。课堂伊始,播放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纪录片片段,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精读环节利用触摸屏展示文章脉络,聚焦狼牙山上五壮士,英勇战斗落悬崖这一核心情节,师生互动标注描写战士英勇形象关键词句。难点讲解时,通过三维地图还原狼牙山地形,帮助学生理解奋力跳下数百丈深山崖这一壮举艰险程度,加深对英雄精神认识。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分组通过平板电脑搜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英雄人物事迹,制作简易多媒体展示,探讨不同时期英雄精神共同点,引导学生体会民族精神传承。拓展阅读模块,教师推荐相关红色经典作品电子书目,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在班级云平台撰写读后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对现状分析可见信息技术应用已成趋势,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与策略需遵循语文学科特性,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而非目标本身。优化教学实践应用则要注重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各类技术工具。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又不忘语文教育本质,注重阅读、写作等核心能力培养。教师需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学校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浩.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 数码设计,2018(17):62.

[2] 陈芳琴.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J]. 中国新通信,2022,24(17):155-157.

[3] 任艳红.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剖析[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19(1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