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技术支持下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活动案例设计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梁璐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技术支持下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活动案例的设计与应用效果。通过阐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展示具体案例设计,并分析其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兴趣和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旨在为优化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技术支持 高中语文 古诗文阅读 活动案例 有效性研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语文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理解能力等方面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古诗文阅读活动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新途径。而技术支持下的古诗文阅读活动案例设计就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从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虚拟现实等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古诗文阅读活动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究,限于水平,不当之处,还敬请广大同仁指正。

二、技术支持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情境认知理论

强调知识在特定情境中的意义。技术可创建与古诗文内容相符的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战争场景辅助理解边塞诗,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提高认知效率。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技术提供的及时反馈机制符合行为主义强调的通过强化来促进学习。例如,在线测试系统能在学生完成古诗文阅读练习后迅速给出答案和解析,强化正确行为,纠正错误理解。

(三)认知负荷理论

指出人的认知资源有限。技术手段能合理分配认知负荷,如通过动画、图表简化古诗文复杂结构,减轻学生内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

(四)信息加工理论

多媒体等技术可将古诗文信息以多种形式呈现,符合信息加工理论中对信息编码的多样性要求。视频、音频、图像等元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古诗文内容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

三、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活动案例设计

(一)基于多媒体课件的阅读活动设计

设计思路:精心制作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的多媒体课件。以《赤壁赋》为例,插入赤壁风光图片、古乐伴奏和朗诵音频,展现文中描绘的美景和意境。

活动流程: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跟随音频朗诵,结合图片理解文中的景色描写,随后分析作者情感,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学习。

(二)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小组合作阅读活动设计

设计思路:创建在线学习平台,划分小组。布置如赏析《蜀道难》的任务,小组在平台上讨论,分享资料和观点,合作完成对诗文的解读。

活动流程:教师在平台发布任务和要求,学生分组后在平台交流。小组形成解读报告,在班级内展示,促进相互学习。

(三)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式阅读活动设计

设计思路:针对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文,利用 VR 技术构建虚拟场景。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人间仙境的美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活动流程:学生在 VR 体验室中进入虚拟场景,体验后分享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分析,挖掘深层含义。

当然,由于各校的技术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设想,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未来,广大有志于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同仁可以继续研究,希望能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活动案例设计来。

四、技术支持下活动案例应用的有效性分析

(一)学生参与度与兴趣提升

在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班级,超过70%的学生表示对古诗文学习更感兴趣。在线平台小组活动中,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VR 体验后学生对相关诗文记忆深刻。

(二)学生理解能力增强

有权威机构进行了相关的对比测试,结果显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赤壁赋》的班级,在理解文意和情感分析题目上的得分率提高约15%。在线平台小组合作学习《蜀道难》后,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理解更准确。VR体验《梦游天姥吟留别》后,学生对文中环境描写和思想内涵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三)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到锻炼。在在线平台活动中,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小组合作培养了协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技术支持下活动案例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操作与准备问题

多媒体课件制作耗时,对教师技术水平要求高。在线平台可能出现网络故障,VR 设备成本高且需要专业维护,影响活动顺利开展。

(二)教学引导问题

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能过于注重形式,导致信息过载,分散学生注意力。在线协作平台可能出现学生过度讨论无关话题的情况,影响学习效率,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三)个体差异问题

十个指头不可能一样的长短,不同学生对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能力应该也不尽相同,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可能在使用在线平台或APP时存在困难,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分层设计目标,不齐步走,不一刀切,但最终目标应达到基本一致。

(四)技术依赖问题

科技是把双刃剑。实际教学中,不排除出现个别学生可能过度依赖移动学习APP的提示功能,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同时,若遇到技术故障,如网络问题、APP闪退等,会影响学习连续性。这都需要教师未雨绸缪,有预案,有策略。

六、改进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与技术支持

任何教学改革,都需要先从教师培训开始。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活动,也不例外。为此,有必要率先定期开展教师技术培训,包括多媒体制作、在线平台管理和 VR 操作。学校配备技术人员协助解决技术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优化教学设计与引导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明确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加强引导。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思考问题,在 VR 体验后及时组织文本分析讨论,规范在线平台小组讨论流程。教育学生合理利用技术辅助学习,避免过度依赖。如在 APP 中设置鼓励独立思考的提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自然不能也不应漠然视之。教师应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技术使用能力提供个性化指导,对于接受较慢的学生给予更多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技术支持的教学中受益。

七、结论

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活动案例设计与应用具有显著的有效性,能提升学生兴趣、理解能力和综合素养。虽然存在问题,但通过改进策略可优化应用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技术与古诗文教学的融合方式,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促进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古诗文教学绽放新光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张劲怡.《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6):107-110.

王志强.《浅议古诗文教学中教师的文本意识和能力素养》.《学周刊》,2015(07):88-89.

田艳.《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策略》.广州大学,2018.

吴美欣.《对高中古诗词学困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广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