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凤萍
闽侯县荆溪龙山小学 350101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展开探究,通过分析现阶段教学困境与挑战,提出创新突破方法途径,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反思启示。探究发现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情境创设、多媒体应用及跨学科融合等策略显著增强教学成效。本文旨在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改革,构建更符合时代需求且富有活力教学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困境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与挑战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背诵记忆忽视学生理解感悟,导致学习兴趣低下。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往往采用读一读、背一背模式,缺乏生动活泼教学手段,使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小学生因年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而古诗词包含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文化背景知识深厚,学生理解困难。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各类娱乐方式丰富多彩,传统文化学习吸引力相对不足,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强。教材编排方面,古诗词内容零散分布,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培养,导致应试倾向明显。家庭教育支持不足,现代家长对古诗词了解有限,难以提供有效辅导。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古诗词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解读流于表面。课程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显著,一些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有限,难以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时间安排紧张课时有限,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内化过程。学生群体差异化明显,个体学习能力不同,教学难以兼顾全体学生需求。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创设与诗词内容相关情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意境。游戏化教学策略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将古诗词融入趣味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多媒体技术应用拓展教学空间,利用微课、动画等现代技术手段,直观呈现古诗词意境。分层教学方式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认知水平设计差异化教学目标任务。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小组讨论、互评互助活动促进学生交流。跨学科整合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将古诗词与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生活化教学理念拉近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距离,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古诗词内容。项目式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设计古诗词主题探究项目培养探究精神。朗诵比赛激发表现欲望,定期举办班级校园朗诵活动增强自信心。家校合作拓宽教育渠道,邀请家长参与古诗词相关活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梳理诗词重点内容。体验式教学强调亲身参与,通过实地考察、场景复原等手段,让学生感受诗词背景。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题西林壁》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采用全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生平及西林寺背景。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播放庐山实景视频配以轻缓背景音乐,创设诗人登山游历情境。核心教学环节采用画中诗方式,学生先绘制庐山景色,再对照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不同角度观察自己所画山景,体验横侧远近高低等角度变化,直观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同一座山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样子?借此引入人生哲理:看问题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随后开展换位思考小组活动,学生轮流扮演不同位置登山者,描述各自所见景色,加深对诗词理解。课堂延伸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将《题西林壁》与生活实际联系,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跳出来看才能看清本质。课后拓展环节布置创意作业:学生设计多角度观察实验或创作四格漫画展示诗词意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案例与启示
深入分析发现,成功教学案例普遍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将抽象内容具象化,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古诗词教学应突破传统模式,将单纯讲解背诵转变为综合性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诗词意境。跨学科融合成为新趋势,将古诗词与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化学习体系。现代科技应用广泛,多媒体技术为古诗词注入新活力。差异化教学策略受到重视,针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合作学习模式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化对诗词理解。生活化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评价体系趋于多元,不仅关注背诵成绩更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审美能力、创造性表达等方面发展。教师角色逐步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古诗词教学应坚持兴趣引领、情感浸润、活动体验、生活联系原则,通过多元途径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凉州词》教学为例,某小学探索出富有创意教学路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精心设计丝路驿站主题环境,教室四周布置古代边塞图片、骏马模型等,营造浓郁边塞氛围。导入环节设计时空邮差活动,学生收到一封来自边塞将士信件引发阅读兴趣。随后教师播放《出塞》背景音乐,学生闭目聆听想象自己身处边塞,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豪迈气概。核心教学环节采用角色体验方式,学生分组扮演边塞将士、思乡游子等角色,站在不同立场朗读《凉州词》,体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包含复杂心理。教师巧妙引入声音绘画活动,学生边听琵琶声边用绘画表达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感受。随后开展边塞诗词大家谈,将《凉州词》与其他边塞诗词作比较,探讨边塞文学共同特点。课堂延伸部分组织丝路文化探寻活动,学生探究丝绸之路历史背景。课后实践环节布置创意作业:边塞风情画卷创作或编创将军出征前后故事。
结论: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技术手段相结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主体参与,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记忆。情境创设、角色体验、跨学科融合等方法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瓶颈,教师应不断反思实践,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正逐步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机械记忆向审美体验转变,从单一方法向综合策略转变。这一转变趋势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呼小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Z2):83-84.
[2]谢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智慧,2018,(30):88.
[3]彭翠华,刘娟,杨秀梅,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的研究[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学校小学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第二小学;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云台小学;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中心学校;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清塘铺镇鱼水学校;,2017:23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