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习活动观背景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路径

作者

陈文金

鄂托克前旗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学习活动观理论框架,深入探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问题,发现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应用、学习方法单一、互动参与不足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导向、情境为依托词汇教学模式,并进一步优化教学路径,通过多元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及跨学科整合等策略,推进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实践。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一、解析现状,聚焦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困境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词形、词义机械记忆,忽视词汇使用规律与文化内涵,学生虽能应对考试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学习方式单一乏味,大多依赖反复抄写、背诵等方式,缺乏趣味性与挑战性难以激发学习热情。教学评价体系过分关注记忆量与考试成绩,忽略词汇实际应用能力评估,无法全面反映学习成效。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活动设计缺乏创新性学生参与度低,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彰显。学生词汇学习策略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弱缺乏有效方法指导,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易产生挫折感影响学习积极性。词汇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深入,跨学科整合意识不强,难以拓展词汇学习广度与深度。

课程标准虽强调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应试倾向,词汇教学未能真正融入语言运用全过程。部分教师对学习活动观理念理解不透彻,教学设计与实施缺乏理论指导,无法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家校合作机制不完善,家庭词汇学习支持不足,造成课内外学习脱节。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词汇基础、学习风格、认知特点各异,统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区域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部分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二、创新方法,构建学习活动观导向词汇教学模式

情境化学习环境搭建需要将词汇置于真实语境中,通过主题式学习设计,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下感知词义,建立词汇间联系。交互式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小组合作等,有助于促进学生间语言互动,在表达与沟通中内化词汇。探究式学习项目引导学生探究词源演变、构词法则、语义关联等,培养词汇学习策略与元认知能力。游戏化学习元素如词语接龙、拼图游戏、猜词竞赛等,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减轻机械记忆压力。多模态呈现方式结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介,调动多感官参与,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需求。学习支架系统根据词汇难度设置阶梯式任务,提供必要指导与支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平台搭建如英语角、写作工坊、校园电台等,为学生提供真实语言使用机会,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反思性学习习惯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词汇笔记,定期回顾总结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学习共同体构建通过班级词汇资源库等形式,鼓励互助学习,形成积极学习氛围。

以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to Learn English为例,展示学习活动观导向词汇教学实践。本单元围绕英语学习方法主题,教学设计以英语学习方法展示会为情境创设切入点,学生分组调查不同国家学生英语学习方法,需运用单元核心词汇完成调查报告与展示。词汇学习融入四个阶段:发现—理解—应用—创新。发现阶段学生通过听对话猜测词义,建立初步印象;教师引导分析词性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语法意识。理解阶段设计词汇联想网活动,学生将单词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词汇网络。应用阶段开展英语学习妙招分享会,小组内成员互相分享学习经验,必须运用目标词汇。创新阶段组织学习方法视频制作项目,学生自编英语学习技巧短视频,将词汇融入真实交际场景。教师通过建立班级词汇学习云平台,鼓励学生上传创意词汇记忆卡片、思维导图等资源,实现共享学习。课后布置英语学习日志任务,记录词汇使用情况与学习反思,培养元认知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路径,推进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环节应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案例研讨、示范课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学习活动观内涵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机制改革须打破传统模式局限,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系,关注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采用档案袋评价记录词汇学习全过程,引入项目评价考察词汇运用能力,设计同伴互评激发互助学习动力,开展定期自评培养元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提升教学效能重要路径,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环境,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学生词汇学习特点,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生成自适应学习路径。校本课程开发应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兴趣,设计多元拓展课程如词源探秘、英语文化、国际理解等,拓宽词汇学习视野。跨学科知识整合通过将英语词汇与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迁移力。教研模式创新需建立协作机制,组织教师围绕教学难点开展专题研讨共享优秀案例,集体攻关解决问题。

以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ports为例,探索学习活动观词汇教学路径实践。本单元围绕体育运动主题,教学设计整合多维路径,构建奥运会主题学习项目。教师培训方面,通过校本研修形式,组织备课组集体研讨体育领域词汇教学策略明确该领域词汇特点与学习难点,共同设计基于学习活动观教学方案。评价机制创新上构建运动词汇成长档案,学生记录每个体育词汇学习历程,包括初次接触印象、联想记忆方法、实际应用场景等。同时设计体育解说挑战赛任务,学生模拟体育比赛解说,考核其对专业词汇准确运用能力。技术融合层面,搭建运动词汇学习云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呈现不同运动项目场景,学生通过虚拟情境体验学习相关词汇。如在篮球场景中,通过点击不同区域,了解相关专业术语。开发校本课程奥运文化探秘,学生探究不同国家体育文化,扩充体育词汇量。跨学科整合方面,与体育课程联动,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学习并使用英语词汇,如练习篮球时使用英语指令实现知行合一。

结论:基于学习活动观背景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路径探究,旨在解决当前词汇教学困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导向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化学习环境、交互式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项目等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词汇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实施路径涵盖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改革、技术融合应用、跨学科整合等多维度。此教学路径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促进学生从词汇知识掌握向语言能力发展转变,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宫千秋.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2024.

[2]樊洁.学习活动观视域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24.DOI:10.27216/d.cnki.gysfc.2024.000714.

[3]沈琴洁.“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创新实践研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写作课教学[J].中学生英语,2024,(1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