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中小学德育个性化指导的策略研究
呼和木其尔
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017418
引言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切实发挥和提升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是当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性话题。立德树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面对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和客观实际需求,同时因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在教育内容单一化、教育方法简单化、教育评价滞后化的问题,德育实效性的落后态势使得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逐渐凸显。人工智能具有超强的运算、决策预判和智能交互的功能,在中小学德育中可有效运用。人工智能可通过收集多种模态数据全面追踪学生的行为、情意、思维的微小变化,精确发现和把握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为个性化的德育指导提供数据支持。人工智能可调用大数据资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智能提供德育资源,解决传统德育教育的困境,促进德育精准度提升。因此,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中人工智能开展德育个性化指导有着重要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对于中小学德育个性化指导不是教育政策要求,也不是促进德育创新发展的要求,而是新时代下“人工智能 + 德育”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人工智能 + 中小学德育个性化指导”的相关背景,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新时代下中小学德育指导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构建多维数据驱动的精准评估体系
人工智能的特色就是对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大数据德育个性化评价是应用人工智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人工智能手环、校园摄像头、课堂人工智能行为识别技术等工具,实时获取学生课堂活跃度、同伴交往、生理情绪、校园表现等大数据。例如,使用人脸情绪分析法对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的微表情分析以判断学生掌握程度与吸收程度;使用语音情感分析工具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分析与对信息态度的分析。再由人工智能算法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后建立学生德育智能档案,能更为直观、客观、精准地把握学情,以期发现学生德育的优势与薄弱环节。
二、打造智能适配的个性化德育内容供给模式
以往德育内容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不具有吸引力。人工智能可以整合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大量德育内容,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算法等技术,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和德育测评等情况,进行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
此外,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针对学生成长特点的德育教案、课件、教辅资料。只需要教师在系统中提供教学目标与学生特征,便能自动生成涵盖互动问题、情境还原等内容的德育教学资料,以便于提高备课速度和针对性,让德育活动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形态发生并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创设智能交互与协同育人环境
首先,人工智能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智能互动、协同育人的平台。利用虚拟德育导师、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等为学生进行及时的道德咨询与引导服务。其次,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道德困惑能够随时向虚拟德育导师展开咨询,通过人工智能根据预先的道德规范与案例库提供的通俗易懂的答案和建议来增强学生道德教育与引导,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最后,通过构建家校共育智能化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的对接,将学生在校德育行为数据通过平台实时上传至家长手机,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数据,针对家长推送“定制化”的家庭教育意见。
四、建立动态多元的智能德育评价机制
传统的德育评价以教师和阶段性测评为主,具有片面性和滞后性。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智能德育评价,从德行知识、道德情感、道德实践等角度对学生德育情况做持续跟踪和量化反馈。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日常行为轨迹数据和数据等信息进行长期实时记录,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进行客观记载。
借助预测性分析模型通过学生的历史数据去分析学生道德的发展趋势,尽早发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去引导干预。比如通过模型预测,某个学生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的问题,在诚信上出现问题,老师便可以在发现学生的苗头问题之后尽早地介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诚信教育活动,让德育的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变到“过程和发展”导向上来,并为对学生的个性德育指导提供动态反馈和调整的参考。
五、赋能教师提升个性化德育指导能力
人工智能对于教师而言,则是教学助手,智能德育是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德育工作者的一种智慧手段,是优化德育工作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人工智能不是德育工作的附属品,而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手。为教师提供个人化的人工智能与德育智慧课程服务。
此外,人工智能教学辅助平台能自动跟踪教师课堂教学各方面的数据,包括教学手段使用情况、师生合作效果反馈等,辅助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比如向老师推荐不同的案例呈现形式、师生交流等手段,以便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或是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的一个教师交流共同体平台,可以推荐教师分享自己的德育指导方法、德育案例等,加强资源共享,实现整体专业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中小学德育个性化指导是时代必然趋势。通过构建多维数据评估体系、智能内容供给模式、智能交互环境、动态评价机制及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有效破解了传统德育内容单一、方法僵化、评价滞后等困境,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群体普适”到“个体定制”的转型。其不仅精准捕捉学生道德发展的细微差异,以个性化方案激发德育效能,还通过家校社协同与教师能力提升,形成育人合力。未来,需持续探索技术与德育的融合边界,平衡工具理性与教育价值,确保人工智能在中小学德育中发挥更大效能,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刘昱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协同机制研究 [J/OL]. 大连大学学报 , 1-8[2025-05-16]. http://kns.cnki.net/kcms/det 人工智能 l/21.1390.G4.20250512.1406.004.html.
[2] 武端利 , 郭俊良 .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J]. 大 众 文 艺 , 2025, (07): 136-138. 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5.0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