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自然拼读法提升小学生英语认读能力探究
陈文露
梅州市梅江区伯聪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如何将自然拼读法有效融入教学环节,同时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评估。现阶段小学生普遍存在音形脱节、记忆负担重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循序渐进教学模式、多样互动教学方法能有效改善学习效果;自然拼读法确实为学生提供了系统解码英语单词技能,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但也应注意因材施教、整合多元资源以达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认读能力
一、小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现状分析与问题挖掘
普遍表现为音形脱节现象严重,许多学生无法建立字母与发音间联系,只凭直觉或经验猜测单词发音,导致学习中困难重重。传统教学方式过度依赖机械记忆,要求学生通过重复朗读记忆单词拼写与读音,未能提供系统化解码技巧,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记忆负担过重。随着词汇量增加,学生挫折感持续累积,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另外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也制约认读能力培养,部分地区缺乏专业英语教师或适合教材,无法系统引导学生掌握拼读规律。课堂活动单一乏味,忽视语音感知训练,未能激发学习动机与主动性。
教师评价机制仍偏重考试分数而轻视实际应用能力,间接引导教师注重单词记忆而非拼读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环境局限也是重要因素,课外接触英语机会少,缺乏真实语境中运用机会,难以形成语感。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作为基础必不可少。儿童语言学习关键期应充分利用其模仿能力与语音敏感性,建立正确音形概念。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缺乏科学指导,未能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教学过程中忽视音标教学或拼读规则讲解,使学生无法形成自主解码陌生单词能力。课堂互动不足,师生交流局限于简单问答,缺乏深层次思维训练与应用场景。与此同时部分家长教育理念落后,片面追求短期成绩而忽视长期语言能力培养,甚至采用不科学方法辅导孩子学习英语,加重认读困难。另外个体差异也值得关注,不同学生认知风格、学习速度各异,统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需求。
二、自然拼读法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构建
核心思路强调从音素意识培养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字母与发音对应关系,建立系统化拼读技能。明确音形关系有助于建立长期记忆,促进词汇习得。实施过程宜采用音位识别-规则探究-应用实践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发现单词中特定音素继而归纳拼读规律,最终通过情境应用巩固。高年级学生增加元音字母组合(ea, ee)与辅音字母组合(sh, ch)复杂规则学习,强化音节划分能力。教学形式应打破传统灌输模式转向体验式学习,如听辨-模仿-拼读-创造四环节设计。情境创设尤为关键,通过主题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元互动教学策略如音位接龙拼读竞赛等游戏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强化拼读技能。信息技术融合也不可忽视,运用拼读软件、互动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学习体验。评价机制应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模式,关注学生拼读能力发展全过程。
以三年级起点(PEP)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为例,教师需要巧妙融入自然拼读法。教学伊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单词height中字母组合ei发/aɪ/音现象,继而探究类似规则(如weight中同样字母组合),归纳ei在特定情况下发/aɪ/音规律。学生可用记忆口诀辅助掌握。课堂活动设计上,教师组织音素猎人游戏,学生分组在课文中搜寻含特定音素单词,如找出所有含/aɪ/音词汇(height, fight, light等)并分类整理,发现拼写规律。针对单元核心句型教学时,能设计拼读接力活动:学生A读出形容词(tall),学生B迅速说出反义词(short),学生C找出含相同元音音素词汇,培养音素敏感度。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划分音节掌握多音节单词读音,解决长单词恐惧心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自然拼读法提升认读能力的实践反思
通过教学观察,学生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面对陌生单词能运用音素知识进行解码,学习信心与动力随之提升。课堂参与度与互动质量也有质变,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然而实践中也面临诸多挑战:第一英语存在大量不规则拼读现象,如ough在through、though、rough中发音各异,给学生造成困扰;第二拼读规则系统庞大,需要长期渐进学习,与课时紧张现状形成矛盾;第三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要求教学设计精准匹配;第四不同母语背景学生学习难点各异,如汉语母语者对辅音连缀/tr/、/dr/等发音困难。反思以上问题,未来自然拼读教学应注重:一是调整教学进程,将拼读规则分散融入各单元主题;二是运用对比分析法,将常见规则与例外情况并列呈现;三是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学习趣味性;四是发挥科技辅助作用,提供即时评价与个性化指导;五是尊重认知发展规律,低年级侧重音素意识培养,中年级强化规则学习,高年级注重应用拓展。
以三年级起点(PEP)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为例,该单元以过去时态为语法重点,包含过去式变化形式,恰好结合自然拼读法进行训练。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规则动词过去式词尾-ed三种不同发音:/t/(如walked)、/d/(如played)、/id/(如wanted),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规律——清辅音后加/t/,浊辅音后加/d/,/t/或/d/后加/id/。学习活动设计采用音素分类墙:收集单元中所有过去式动词,按词尾发音分类贴在墙上,直观展示规律。针对不规则动词如went, saw等,引导学生分析元音变化模式,如find-found, drink-drank中元音变化规律建立音变意识。阅读环节采用拼读预测法:遮盖课文关键词,学生根据上下文与首字母,运用拼读规则预测单词。课堂设计过去时拼读接力游戏:第一位学生说出动词原形,第二位说出过去式并正确读出,第三位学生判断属于哪类发音规则。
结论:通过对小学英语认读能力现状分析可知,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音形脱节、机械记忆负担重等问题。自然拼读法融入小学英语教学通过构建循序渐进教学体系、运用多样互动教学方法,有效改善学生认读能力。该方法确实提高学生自主解码单词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与效果,但也需注意因材施教、处理好规则与例外关系、整合多元教学资源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拼读教学体系,加强探究不同年龄段学习特点,探索适合本土化学生特点应用策略,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玲.自然拼读法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1,(08):14.
[2]杨佳慧.自然拼读法对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的影响研究[J].校园英语,2021,(31):213-214.
[3]陈娟.自然拼读法对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