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李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一、“教 — 学 — 评” 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的意义
(一)助力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
在以前的初中历史教学里,教学目标的设定有时候不太明确,评价环节和教学目标也不搭边,这就使得教学活动没有清晰的方向。而 “教 — 学 — 评” 一体化着重强调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要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清晰、具体又能衡量的教学目标。就像在学习 “鸦片战争” 时,不只是让学生记住基本史实,更要让他们明白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转变的深远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评价环节就围绕这些目标进行,通过课堂提问、布置作业、阶段性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能清楚知道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活动一直朝着设定的目标前进,这样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就能大大提高。
(二)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教 — 学 — 评” 一体化能很好地支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历史事件;借助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组织学生分析、解读历史史料,提高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鼓励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探讨,锻炼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评价环节也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比如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或考试时,会关注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有没有用到唯物史观,解读历史现象是否具备时空观念等。这种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去培养自己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教 — 学 — 评” 一体化让教学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的系统。评价不再是教学活动结束后的一个孤立环节,而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等即时评价方式,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某个历史概念理解不清楚、对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把握不准确等。根据这些评价反馈,教师可以快速调整教学节奏、改进教学方法,比如重新讲解重点难点、增加相关案例等,让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和评价相互促进的机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教 — 学 — 评” 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精准化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体系
教学目标是 “教 — 学 — 评” 一体化的起点,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层设计。要打破传统目标设定中只看重知识的局限,把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形成从基础到高阶逐步提升的目标链条。评价标准要和教学目标严格对应,避免评价模糊和随意。要明确每个目标维度下的具体评价指标,像知识层面的准确性、能力层面的逻辑性、情感层面的深刻性等,让评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同时,要建立目标与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反馈进行适当优化,始终让教学和评价保持同一方向。
(二)建立多元化的全过程评价机制
打破传统只看重终结性评价的单一模式,构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结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的评价视角,让评价更客观、全面。在评价内容上,不能只局限于知识记忆,要把历史思维方法、史料运用能力、历史解释能力等都纳入评价范围,全面反映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在评价方式上,要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优点,通过课堂观察、过程性作业、阶段性测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程跟踪。评价反馈要及时且有针对性,通过系统化的反馈机制,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
(三)设计协同化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流程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和评价环节深度配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预先设置评价节点,让评价自然融入教学过程,成为推动教学进行的重要环节,而不是额外的负担。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把评价要素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受评价。同时,要建立教学和评价的互动反馈机制,让评价结果能及时对教学活动的调整产生作用,形成 “教学 — 评价 — 改进” 的闭环系统。这种协同化的设计能保证教学和评价的内在一致性,提高教学评价的整体效果。
(四)提升教师的 “教 — 学 — 评” 一体化实施能力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施 “教 — 学 — 评” 一体化的关键,需要从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进行系统提升。在理论方面,要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 “教 — 学 — 评” 一体化的内涵,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和教学观。在实践方面,要加强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工具开发、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提高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评价方案的能力。同时,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教研活动、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形成实施 “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专业支持体系,确保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姚敏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5,(20):21-23.
[2] 翁晶 .“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17):40-42.
[3] 胡斌 . 试论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 [J]. 成才 ,2024,(2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