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路径
代荣畔
西畴县坪寨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问题,从思维构建、实验活动设计与互动情境创设三方面探讨有效路径。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借助多样化实验活动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创设真实互动情境培养应用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建立完整体系,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建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一、构建科学探究思维,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应通过多元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引入生活实例引发思考,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作为教学切入点,如斜坡运动、电磁感应等,让学生从熟悉环境中发现问题;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针对每节课核心知识点设计富有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质疑精神培养,营造宽松课堂氛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教师适时点拨而非直接给予答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步骤,逐步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教师还需要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特定物理现象或问题进行交流,促进集体思维碰撞。科学史融入也十分重要,介绍物理学家探索历程,如伽利略斜面实验、法拉第电磁感应发现等,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精神。问题情境创设同样关键,可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情境,如为何飞机能够飞上天空、为何电线冬季会下垂等,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思考。探究思维培养需注重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验成功喜悦,建立学习信心,形成积极态度。教师还应注重科学思维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多样化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设计探究实验活动,提升物理实践能力
教师应设计多样化实验活动,提升学生操作技能与实验思维。探究实验设计需遵循由浅入深原则,可将实验活动分为演示性、验证性、探究性三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能力。开放性实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确定实验方案,培养创新精神。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从问题提出到方案设计、实施、总结,全面锻炼科学研究能力。实验记录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态度与逻辑思维,学会科学记录数据与现象。实验改进创新引导学生思考优化途径,培养批判思维。失败分析教会学生从挫折中学习,理解控制变量原则。简易器材制作既培养动手能力又加深对物理原理理解。安全教育培养责任意识,信息技术应用拓展学习渠道。多元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实验竞赛创设良性竞争环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直线传播为例,教师应该设计多层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课前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现象,如树影、日食等,建立初步认识。课堂导入可通过小孔成像装置演示,引发学生思考光传播规律。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提供纸板、蜡烛、光具座等基本材料,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学生可能提出三个小孔对齐实验、影子成像实验等不同方案,教师给予指导而非直接答案。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记录装置搭建步骤、现象观察、数据分析,培养科学记录习惯。实验后组织交流汇报,各组展示实验方案与结果,互相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方案,如如何提高光路观察清晰度、如何减少误差等。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光直线传播应用,如针孔照相机原理并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简易针孔照相机,拍摄实际图像,体验科学探究乐趣。此类实验设计充分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学生从观察现象到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施验证、总结应用,经历完整探究过程,有效提升科学探究实践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设探究互动情境,强化物理应用素养
教师应创设丰富互动情境,强化学科应用素养,探究互动情境创设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选择富有意义问题作为载体,打通学科与现实世界联系。真实情境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学科价值。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知识迁移与融合应用,打破学科壁垒。科技前沿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拓展视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应用场景,感受科学魅力。模拟科学研讨会培养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项目式学习锻炼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科学阅读推广拓展知识面,形成科学人文素养。成果展示平台增强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激发持续学习动力。反思总结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认知能力,不断提升探究水平。应用素养培养需避免空洞说教,立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科价值。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生活中的透镜为例,教师应该创设多元互动情境培养学生应用素养。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家中与透镜相关物品,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并思考其工作原理,建立初步认知。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小侦探情境,准备几个透明袋装有不同字体大小纸条,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不打开袋子情况下清晰阅读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应用价值。主体探究环节设计眼镜店模拟情境,学生分组扮演眼镜店技师与近视顾客,技师需根据顾客视力问题选择合适透镜并解释原理,促进知识应用与表达能力培养。随后引入手机摄影师主题,探究手机镜头组成与成像原理,引导学生拆解废旧相机或绘制光路图,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拓展环节设计眼科医生角色扮演,学习了解近视形成原因与矫正方法,增强健康意识。课后项目设计校园摄影大赛,要求学生应用透镜知识拍摄创意照片并说明技术原理,或者制作简易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撰写观察报告。还可组织光学仪器发展史主题研讨,探讨从简单透镜到现代精密仪器发展历程,理解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关系。通过多样化情境创设,学生不仅掌握透镜知识,更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培养综合应用素养与创新思维。
结论: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需构建完整体系,从思维激发、实验训练到应用实践形成递进路径。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创设丰富探究环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探究能力培养应融入日常教学中,不能简单等同于做实验,而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改革也十分关键,应建立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发展过程,鼓励创新尝试。相信通过科学系统培养,必将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成林.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初探[J]. 中外交流,2020,27(19):316-317.
[2] 刘媛媛. 基于学习科学的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路径研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4(40):149-151.
[3] 周杜强.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5(11):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