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创新作业设计探讨
靳新红
陕西省镇安县第二中学 711500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新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现阶段初中物理作业实施状况,发现机械重复、缺乏趣味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将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构建物理创新作业体系,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作业评价反馈机制。创新作业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促进物理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创新作业
引言:“双减”政策出台旨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要学科,其作业设计面临重大转型。传统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需要探索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创新作业模式。本文聚焦“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创新作业设计,通过调查分析现状,探讨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作业设计实施路径,探究信息化与个性化相融合作业评价反馈方法,旨在为物理教师提供有效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物理作业仍存在诸多难题,其一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普遍表现为练习册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固定模式,机械重复现象严重,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二作业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其三作业布置普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同一难度标准使部分学生倍感压力,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缺乏挑战。其四作业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依靠教师批改打分,缺乏多元评价机制,学生参与度低。
部分学校盲目追求形式创新而忽略内容实质,表面上减少作业数量,实际增加完成难度。这些问题根源在于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惯性,教师缺乏创新作业设计能力,学校评价体系尚未完全转型。虽然困难重重,但也出现诸多积极变化: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尝试项目式学习、实验探究型作业,部分学校建立作业资源库,推行分层作业模式,一些地区借助信息技术开发智能作业平台。这些创新尝试表明物理作业改革正朝着科学化、个性化、实践化方向发展。
二、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物理创新作业设计与实施
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物理创新作业旨在突破传统书面作业局限,构建全新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此类作业强调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物理现象,培养观察能力;注重动手实践,通过微型实验作业培养操作技能,加深对物理原理理解;引入游戏化元素提升趣味性,如设计物理密室逃脱,学生通过解决各类物理问题获取通关线索;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打破知识碎片化局限,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转变为引导者、支持者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创新作业实施需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组建集体备课组共同研发创新作业资源;提供必要实验设备支持;建立作业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而不形成新负担。此类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融化和凝固》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冰雪探秘主题创新作业。学生先观察记录家中冰箱冷冻室冰块融化全过程,测量不同时间点温度变化,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发现恒温现象;然后探究影响冰融化速度因素,设计对比实验:将同样体积冰块放入不同温度水中,或将不同形状(相同体积)冰块放入相同温度水中,观察记录完全融化所需时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相关应用,如冬季道路撒盐除雪原理、冰箱冷藏室结霜问题解决方法等。作业成果采用实验报告、视频记录或创意海报形式呈现。教师组织冰雪节主题班会,学生展示交流成果,共同探讨融化凝固现象物理本质。此类作业让抽象概念具体化,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物态变化奥秘,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科学思维,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增强物理学习实用性认识,激发持续探索热情,充分体现趣味性与实践性融合创新作业价值。
三、信息化与个性化相融合的物理作业评价与反馈
信息化与个性化相融合作业评价反馈机制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局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评价平台,实现作业提交、批改、反馈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此类评价体系强调多元评价维度,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角度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实施分层次反馈策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供针对性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创设即时反馈机制,通过在线平台解答共性问题,组织错题讲解会,提高反馈效率;开发学习分析工具挖掘作业数据价值,找出知识盲点,调整教学策略。信息化评价需注意平衡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系统,教师应保持必要人工干预,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建议学校层面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师层面更新评价理念,掌握数据分析技能;家长层面积极参与作业反馈过程,形成家校合力。科学评价反馈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动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教学为例,教师构建透镜学习数字化评价平台。学生完成透镜相关实验后,通过平台上传实验视频、数据分析及结论,系统自动生成初步评分,同时开放同伴互评通道。针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平台提供互动性问题情境:给定物距,让学生预测像距、成像性质,提交答案后获得即时反馈,系统根据答题情况自动推送难度递进习题。学生通过平台提交创意设计作品,如自制简易显微镜或针孔照相机改进方案,教师在线点评,突出创新亮点,指出改进方向。平台设置透镜知识地图,直观展示每位学生掌握情况,红色标识薄弱环节,绿色表示已掌握知识点,教师据此组织小组互助学习,优势互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创新作业设计改革需要系统思考、整体推进。通过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作业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借助信息化与个性化相融合评价反馈机制,能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状况,提供针对性指导。创新作业设计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束缚,将减负增效理念贯穿始终。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智能技术支持下作业设计新模式,开发更多符合学科特点创新作业资源,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泮丽.“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策略[J].新校园,2024,(12):7-8.
[2]伏萍萍.“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N].科学导报,2024-07-05(B02).
[3]王淼.“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