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作者

曹晓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途径,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指出其中的问题,随后提出了优化教学策略的措施,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旨在为小学英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特别是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方面,为教师提供具体策略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育中,阅读教学被视为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面临诸多挑战。其一从教师层面来看,尽管有不少英语教师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通过朗读和翻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方法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二学生层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许多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足够的语言基础,词汇量有限,阅读理解能力较弱。部分学生仅仅依赖字面意思来解读文章,缺乏对上下文的全面理解。而且由于课外阅读机会较少,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兴趣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导致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将其视为一项枯燥的任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阅读教学的难度。

二、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在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时,教师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第一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他们提供符合其认知水平和语言需求的阅读材料。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依赖于教科书和课文内容,虽然这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框架,但往往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通过设计以生活为主题的英语阅读内容,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略读、扫读和猜测词义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以译林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和互动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话题,例如展示一段篮球比赛的视频或一张体育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讨论自己喜爱的运动。这一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视觉感知,还能促进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兴趣和观点,激发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接下来,教师能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擅长的运动,并尝试用“I can…”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在完成这些互动活动后,教师应当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并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来运用“I can…”的句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语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还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锻炼和提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策略与方法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型的字面意思,更要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材料,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应当设计具有互动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堂互动、任务型学习以及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练习,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语言的记忆,并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交际能力。

以译林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Whose dress is this?”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情境模拟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句型和词汇。该单元的主题围绕物品的归属展开,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句型“Whose + 名词 + is this?”来询问和回答物品的所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对话。例如,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然后用这些物品进行提问,问学生“Whose book is this?”“Whose pencil is this?”等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句型的实际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句型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需要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句型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能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购物、找物品等日常情境,要求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使用“Whose + 名词 + is this?”等句型进行交流。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所学句型,增强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在完成这些互动环节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结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英语学科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制约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并与家长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马皓月.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1):106-107.

[2] 官丽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 中外交流,2021,28(8):1008.

[3] 吕雪莲.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7):139-140. DOI:10.3969/j.issn.0493-2099.2020.0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