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沉浸式学习的初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策略

作者

陈树风

湖北蕲春县青石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初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策略探究,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探索技术融合途径与方法优化路径。构建物理沉浸式学习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文章提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多感官情境创设、实验探究活动设计等手段,实现情境化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物理概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化教学;沉浸式学习

引言:物理学科因其抽象性与实验性特点,在初中阶段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需要探索新型教学策略。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教学理念,结合沉浸式学习方式,为解决初中物理教学难题提供新思路。本文立足教育实践分析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探讨技术融合途径,优化教学方法旨在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富有吸引力且高效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分析问题,把握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化现状

纵观当前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已意识到情境创设重要性,但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其一课堂情境设计普遍存在形式化倾向,教师往往仅在课堂导入环节简单应用生活案例,未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致使情境脱离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兴趣。其二情境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部分教师局限于教材插图或简单实物展示,缺乏创新性情境资源整合能力,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其三情境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现有评价体系仍侧重知识考核,忽视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导致情境教学效果难以客观评估。另外教师情境创设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理念理解不深入,技术应用能力有限,难以设计高质量情境活动。最终学校硬件设施支持不足,许多学校缺乏必要实验设备与信息技术支持,限制了情境教学深入开展。

二、融合技术,构建物理沉浸式学习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可能性,通过VR眼镜等设备,学生可直观观察微观粒子运动、电磁场分布等抽象概念,体验难以实现物理实验过程。增强现实技术则能将虚拟信息叠加于真实环境中,使学生在操作实物同时获取补充知识,增强学习体验感。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使课堂展示更加生动灵活,教师应该实时调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动态物理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另外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中,能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分析,让学生专注于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提高实验效率。移动学习平台则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机会,通过微课、动画等形式呈现物理知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模拟仿真软件运用使危险性高或条件受限实验得以安全展开,学生可反复操作,深入探究物理规律。多感官学习环境创设也极为重要,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如声光电结合演示设备、可触摸分子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性认识。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温度》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多技术融合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课堂伊始利用热敏变色材料制作教具,让学生直接触摸感受温度变化引起颜色转变现象,建立初步感性认知。随后引入热成像仪器,实时展示教室内不同物体温度分布情况,学生通过观察热成像图了解热传递过程。针对分子热运动等微观概念,教师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扫描特定图片,呈现三维分子运动模型,直观展示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过程。实验环节中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连接计算机,实时记录不同物质升温曲线,学生通过数据可视化软件分析比热容差异。为加深理解热胀冷缩原理,教师设计VR体验活动,学生戴上VR设备穿梭至分子世界,感受温度变化对分子间距影响。课后学习阶段通过云平台推送模拟实验应用,学生可在家中模拟调节不同参数,探究影响物体温度变化因素。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方法,实施情境化教学实践策略

基于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将物理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熟悉场景中发现物理问题。设计探究性实验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结果分析全过程,培养实证思维与操作能力。组织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将物理史上重要发现过程或科学家故事融入课堂,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本质。建立跨学科学习主题,将物理知识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知识体系。案例教学法应用也十分重要,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关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能力。项目式学习方式则通过长期探究项目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创设辩论讨论平台,围绕物理现象解释或实验结果分析展开辩论,激发思维碰撞,培养批判性思维。利用数字故事创作,鼓励学生制作微视频或动画解释物理概念,深化理解同时培养表达能力。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密度》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沉浮之谜主题情境教学活动。先创设航海安全问题情境:一艘满载货物轮船是否会沉没?学生扮演航海工程师角色,需要解决船舶载重问题。教师提供各类物质密度表与船舶参数,学生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安全载重量,理解密度与浮沉关系。接着设计密度侦探探究活动,学生收到几个外观相似金属块,需要通过测量质量、体积计算密度方式鉴别材质。课堂中引入跨学科元素,结合地理学科讲解海水密度与洋流形成关系,生物学科中浮游生物调节密度原理,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实践环节中开展密度创客项目,测量未知液体密度撰写报告。为强化应用意识模拟材料选择专家情境,学生需为特定工程项目(如桥梁建设、飞机制造)推荐合适材料,综合考虑密度、强度、成本等因素。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明确问题所在;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构建多感官沉浸式学习环境;采用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实施情境化教学实践。此类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促进物理核心概念理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未来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评价机制改革、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情境化教学与沉浸式学习融合,为物理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路径,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顾丽.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J].当代家庭教育,2023,(18):128-131.

[2]王德宝.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新运用[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2023:1091-1094.

[3]蒋娥艳.试析初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三).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新生学校;,2023:66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