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路径探索
李小兰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实验中学 525100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教学实践中存在瓶颈,提出整合资源构建教学场景与突破界限拓展思维维度两条路径。当前情境教学往往停留于表层,难以激发学生深层思考;而通过构建多元化场景、打破学科壁垒,能有效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形成。本文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综合思维
一、剖析现状,洞悉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综合思维培养的瓶颈
现阶段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实践中,学生综合思维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一教学情境设计普遍存在表面化问题,许多教师仅停留于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层面,未能真正创设深度引发思考情境。这类浅层情境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现象背后规律,使学习过程变成简单知识记忆而非思维锻炼。其二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现象突出,教师往往从教材出发设计情境,忽视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及生活实际,导致情境对学生缺乏足够吸引力与关联性,学生难以产生深度参与感。其三综合思维训练系统性不足,课堂情境设计过度碎片化缺乏整体规划,无法形成持续有效思维训练体系。学生在零散情境中难以构建完整地理认知框架,更难培养跨学科思考能力。
教师评价机制单一也制约思维发展,现有评价体系仍以知识点掌握为主要考核标准缺乏对思维过程评价,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坚持思维导向设计。最终教师情境创设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理解不透彻,难以精准把握情境教学关键要素,无法有效设计促进思维发展教学活动。
二、整合资源,构建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综合思维培养的场景
现代教学环境下资源整合应着眼于多维度构建,包括实物资源、信息资源、人文资源与环境资源等各类要素统筹运用。优质情境建构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从生活真实问题出发,通过场景化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采用现实问题导向模式,选取社会热点地理现象引入课堂;运用数字技术创设沉浸体验空间,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长周期思考能力;推进学科融合场景设计促进多角度思维发展;组织实地调查实践强化真实情境中思维训练。这些策略本质上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与生活割裂状态,将抽象地理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探究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形成地理思维方式。情境教学不应流于形式,而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思维任务,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综合思维目标。
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与地球仪》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创设国际救援队规划最佳航线情境任务。先引入某地突发自然灾害新闻报道,呈现国际救援队需从不同国家出发前往救援实际问题。随后提供地球仪与世界地图两种工具,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表现方式优缺点,思考如何正确判断国家间最短距离问题。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发现大圆航线原理,理解地图投影变形带来认知误区。教师需要借助数字地球软件,让学生实际测量不同路线距离验证自己推测。为增强情境真实性,教师还需要设置任务挑战,如考虑时区因素规划到达时间,分析不同季节气象条件影响航线选择等。通过此类综合情境,学生不仅掌握经纬网、地图投影等知识点,更建立起地理思维方式—理解地球表面空间关系,学会立体思考平面表达问题。任务结束后学生还能扩展思考历史上航海探险路线选择问题,将地理知识与历史文化结合,形成更宽广思维视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突破界限,拓展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综合思维培养的维度
现代地理教育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传授,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全面地理素养与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突破界限其一体现在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探究平台上,地理学科本质上即为综合性学科,需主动联结历史、生物、物理等多学科内容,创建整合性学习情境。其二表现为突破课内外时空限制拓展学习场域,将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衔接,使地理知识内化为学生生活经验一部分。其三需打破虚实边界创新学习方式,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虚实结合探究活动,提升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同时应突破师生固定角色定位,转变教师知识权威形象,构建平等互动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性与创造力。最终要打破评价单一维度,建立注重过程、关注思维发展多元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形成独特见解与思考方式。这些突破举措本质上是对传统地理教学范式革新,从单一知识传递走向综合能力培养,从封闭教学环境走向开放学习生态,使学生真正学会用地理视角思考世界,形成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海陆变迁》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地球五亿年大变迁跨界探究项目。第一步打破学科界限,联合历史、生物教师共同设计活动,从各学科视角解读地球演化历程。学生分组探究不同地质年代特征,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探讨大陆漂移与生物演化关系。随后突破时空界限,让学生构建时光隧道,想象穿越至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不同时期,描述当时地球环境状况及生物特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技术,将古地理环境重现眼前,增强时空概念理解。活动中打破师生角色界限,每组学生轮流担任地质学家,负责向全班讲解某一地质年代特征,教师则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支持。项目评价环节突破单一评价维度,不仅关注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思维过程表现,如是否能从多角度分析海陆变迁现象,是否能联系现实思考未来地球变化等。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创作地球未来五亿年预测,培养前瞻性思维。
结论: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需从现状剖析出发,找准瓶颈所在,通过整合多元资源构建有效教学场景,并突破传统教学界限拓展思维培养维度。情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构建真实有效果学习环境;同时需打破学科壁垒强化跨学科思维训练。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评价机制也须从单一走向多元。通过这些路径探索能有效提升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具备跨学科思考能力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祖琴.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路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4,(12):165-167.
[2]张苗.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3]赵芳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