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实际操作探讨

作者

李晓敏

福建省南平市建溪学校 353000

摘要:本文围绕“双减”政策实施背景,探讨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现状,分析目前作业布置中过量重复、形式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通过探究优化途径提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分层设计等有效方法。结合实践案例,展示项目式学习、情境化任务、数字化工具应用等创新模式,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提升学习效能提供参考,旨在推动初中英语作业设计趋于科学合理化。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英语;作业优化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现阶段作业安排普遍呈现出数量过多且重复练习现象突出,大量机械性抄写背诵任务占据学生课后时间,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作业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范围,过于注重语法知识点巩固与应试技巧训练,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作业形式千篇一律,多为单一书面练习缺乏趣味性与挑战性,无法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当前作业布置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同质化特征明显,既未能满足学习困难群体基础需求也限制了优秀学生发展空间。作业设计环节教师主导色彩浓厚,学生参与度不够难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反馈机制也显示出明显滞后性,多数作业完成后得不到及时有效反馈,学生无法从错误中获取成长。技术支持方面,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个性化指导。家校协同问题同样突出,部分家长参与度过高或过低未能形成育人合力。

二、提高初中英语作业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作业体系要求转变传统作业观念,将作业视作学习旅程中重要一环而非简单考核工具。精准设计作业内容应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任务实现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同步提升。推行分层弹性作业制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通过设置基础型必做任务与拓展型选做任务组合方式,激发学习主动性。改革创新作业形式强调减少单调重复性练习,增加探究合作型任务,引入微项目、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元素,使作业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构建即时反馈闭环机制采用课堂交流、小组互评与智能平台结合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提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能够实现作业资源共享、过程监测与智能推送功能,减轻教师负担同时提升个性化指导质量。加强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专业能力,形成良好教学共同体。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则为学生营造积极学习环境,明确家长支持角色,避免两极化现象出现。注重作业展示与激励表彰能增强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形成良性学习氛围。

以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From Here to There为例,该单元主要围绕交通工具与出行方式展开学习。教师需要设计层级分明任务群:基础层面要求学生完成单词拼写与核心句型巩固;提升层面引导学生绘制社区地图并用英语标注主要地点与路线,撰写简短导航指南;拓展层面鼓励学生设计未来交通工具创意展示,包含图示与功能介绍。作业评价采用多元方式:基础任务通过智能平台即时反馈;地图绘制任务采用小组互评模式,学生间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创意展示则安排课堂分享机会,由师生共同评选优秀作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预先录制单词发音与句型讲解微视频,提供针对性辅助;对于学有余力学生,鼓励阅读相关英文材料拓宽知识面。整个单元作业设计从听说读写全方位入手,注重语言实际应用与思维拓展,学生通过完成互联互通任务,不但掌握语言知识点,更培养了空间思维与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减负提质理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模式的具体案例与反思

项目学习型作业将单元内容整合为主题性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作品创作,如英文校园导览设计,既锻炼语言技能又培养合作精神。情境体验式作业注重将语言学习融入真实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活动,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交际自信。探究型作业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微型调研,培养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与跨文化意识。数字化智能作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构建智能练习系统,实现即时反馈与个性化推送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实践型作业鼓励学生将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如家庭英语环境创设、社区英语调查等,打破课堂与生活界限。创意表达类作业强调学生创造力培养,通过续写故事、改编剧本、创作歌谣等形式激发表达欲望与想象力。这些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作业功能从单一知识巩固向全面能力培养转变,学习主体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评价方式从结果导向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创新作业初期师生适应需要过渡期;作业评价标准需进一步细化;部分教师设计能力有限;资源支持体系尚不完善等。解决这些问题需建立健全教研机制,加强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组织专业培训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仁爱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laying Sports为例,某中学构建了一套完整创新作业体系。其一设计运动爱好者俱乐部主题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为期两周探究活动:第一阶段完成课本核心内容学习,掌握体育运动词汇与表达方式;第二阶段开展我最喜爱运动英语访谈,组内成员互相采访并记录喜爱运动及理由;第三阶段制作健康生活指南,结合所学知识介绍几种适合青少年运动及健康建议;最终阶段举办迷你运动会,学生用英语介绍比赛规则并担任解说员。整个项目贯穿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将语法知识如比较级、频率副词等自然融入实际应用场景。评价采用多元方式,关注过程参与度与最终成果表现。针对差异化需求,教师预设三级难度挑战:基础级要求能够简单描述常见运动;提高级需完成运动利弊分析;拓展级鼓励探究不同国家特色运动文化背景。此类创新作业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单元测试成绩整体优于传统作业模式。

结论: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设计思路、完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作业量过大、质量不高、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实践探索证实,项目式学习、情境化任务、数字化工具应用等创新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优质作业应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与挑战性,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拓展思维空间。教师需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家校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构建科学合理作业体系,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影.“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策略[J].华夏教师,2025,(03):43-45.

[2]华萍.“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校园英语,2024,(48):148-150.

[3]刘小梅.“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J].校园英语,2024,(45):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