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理念下工匠精神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作者

周学文

山东省日照市技师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和推进,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各学科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教育思想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构建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促成学生人格品质的全面发展。而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人才培育的重要任务内容,也是人才职业素养的全面化体现。其主要包含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开展应该注重人才的工匠精神的培育,促成人才的综合性提升。本文将立足中职时期的课程思政教育视角,对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开展深入探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中职教育;思想政治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各个阶段的重要教学活动内容,其主要是为了发展人才高尚的道德与品质。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院校负责专业型人才的培育工作,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立足课程思政发展背景下,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专业,合理化地开发课程思政的优势,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有效地促成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1 设计多样课堂,发展职业意识

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对于其职业素养的形成十分关键,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育,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立足于课程基础之上,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安排有效的教学活动内容,促成学生在过程中工匠精神培育。随着教育事业的变革,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出现在现在教学当中,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形成正确的认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营造多种职业场景,让学生感受自己所选专业今后的工作模式和内容,了解作为职业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而深化学生的职业认知。再或者学校方面可以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活动,通过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宣讲,让学生深层地认识所学专业。另外,在学校内部的一些活动中,可以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相关的组织工作,这些活动对于学生职业认知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发展中职时期人才自身的职业意识,促成其工匠精神的提升和个人意识的提高。

2 开展实践活动,强化职业素养

实践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最有效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职业工作的氛围,促进其身份的带入,为其提供到更多的工作体验,进而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其感受相对应职业的工作环境、氛围和内容,锻炼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其中,学会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有效地发展人才的职业品质和职业观念,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落地。

以中职院校的空乘专业为例,为了促成学生职业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就可以基于实践课程思政活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和航空公司进行联系,利用暑期或者短假期的时间安排学生跟随航班进行飞行,或者到机场地勤部门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机会,使其全面地了解作为一名空乘人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在整个的实践过程中由在职的空乘人员带领,通过实践的方式促使学生了解作为空乘人员的工作内容,跟随前辈学习空乘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习专业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人工作能力。在实践活动过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工作体验交流,通过职业的实践课程思政活动的参与有效地发展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品质,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达成良好的教育目标和效果,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与落地,保障人才培育和有效发展。

3 结合日常教学,渗透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思政教育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当中,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想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全面的分析日常课程活动的内容和特点,深入地挖掘思政教育的渗透点,通过课程化的内容有效地促成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结合日常教学建设课程思政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要注重的是,除了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要渗透对学生的侧面影响教育,通过一些内容的学习活动让那个学生能力联想到自己,发展学生自身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例如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基于文化课程渗透思政教育。例如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讲,英语课程的内容会为学生展示一些专业的知识内容,但是大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都是通过日常的工作故事形式出现的。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仅要渗透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更要找到工匠精神渗透的点,挖掘故事中职业人员在面临一些问题和突发状况的反映和举措,然后分析其做法,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然后教师再通过对比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职业对错的认知能力。通过这种日常学习活动和课程思政教育渗透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认知,让学生对自己今后面临的事情建立起对错的认知力,以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中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达成高效的教育目标和效果,实现全面发展和培育的教育模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对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重要的教学任务。课程思政发展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开展要立足于实际课程活动和性质,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工匠精神,渗透对学生个体素养的全面转型提升与发展,进而达成有效的人才培育目标,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胡万欣,孔德龙.课程思政理念视角下应用型本科工匠精神培养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05):116-118.

[2] 朱一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7):146-147.

2020年度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新时代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立项编号RSJY2020--Y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