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

马云

江苏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视角应用问题。从激发兴趣、丰富素材、提升能力三方面构建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主张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感受真实情境,联结生活体验,搜集写作素材,回归实践环境,培养写作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写作教学摆脱空洞理论化倾向,回归语文学习本质,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建立文字与生活紧密联系,形成系统高效写作教学体系。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一、深入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停留于课本文本解读与模板套用,缺乏生活气息,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写作兴趣低落。生活化视角下写作教学强调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情境,发现写作灵感,激发内在动力。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调查、家庭访谈、校园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人情冷暖、社会变迁与自然奥妙。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建立情感联结,萌发表达欲望。比如组织探访老街区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变迁,倾听居民故事,感受历史痕迹,激发思考与表达欲望。引入生活热点话题,如环保问题、科技进步、社会现象等,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看法形成观点碰撞,调动写作热情。

教师还可设计情境模拟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对话、模拟法庭等,让学生置身特定场景,体验不同角色心理,丰富情感体验。生活化视角下,教师应注重营造轻松愉悦氛围,降低写作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将写作视为表达工具而非负担任务。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关注进步过程而非结果评定,给予鼓励性评价,增强信心。通过建立写作兴趣小组,鼓励同伴互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激发集体写作热情。

二、联结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生活化视角下写作教学主张引导学生联结日常生活体验,挖掘丰富写作素材。联结生活体验需要构建多维度素材采集体系,包括观察记录体系、感受积累体系与思考提炼体系。观察记录体系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建立生活素材库,采用文字记录、图片采集、录音收集等方式,积累日常生活中感人瞬间、有趣事件、奇特现象,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感受积累体系则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环境、角色与情境,获取情感素材,如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体验奉献精神,走进自然环境感受生态之美,接触不同职业人群了解社会多元。思考提炼体系则引导学生对收集素材进行分析、归纳与整合,形成个人知识网络,建立素材间联系。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素材加工技巧,如取舍关键事件、提炼核心情节、恰当运用细节等,提高素材转化能力。通过建立班级素材共享平台,鼓励同伴交流,形成资源互补机制。

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写作,学会观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设计校园四季主题写作活动,生动展现生活化素材积累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负责校园不同区域,如操场、花坛、教学楼等,要求每周定时观察并记录变化。学生通过拍照、速写、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点变化,积累细节素材。教师组织五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用视觉观察花朵形态、用听觉捕捉鸟鸣虫叫、用嗅觉感受花草芳香、用触觉体验树皮质感、用味觉品尝校园果实,全方位收集感官素材。开展微采访活动,鼓励学生采访校工、保安、食堂阿姨等校园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工作故事,收集人物素材。建立班级观察日志,每周轮流记录班级生活,培养持续观察习惯。这些活动持续一学期后,学生素材库极为丰富,写作时不再为素材发愁。期末写作评比中,学生作品细节生动,场景鲜活,情感真挚,与单元开始相比进步明显。如一名学生描写校园银杏树四季变化:春天嫩绿如蝉翼,夏天翠绿若扇面,秋天金黄似地毯,冬天枯枝铮铮向天,生动形象且富有诗意。通过系统观察活动,学生不仅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更培养细致观察习惯与审美能力,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回归生活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回归生活实践写作教学需构建多层次应用体系,包括基础应用层、真实交流层与综合实践层。基础应用层主要通过设计实用性写作任务,如撰写调查报告、活动策划书、参观心得、社会实践总结等,使写作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真实交流层则通过创设交流情境,如设立班级信箱、创办电子刊物、组织辩论赛等,为学生提供真实读者群体,增强受众意识,提高表达准确性与针对性。综合实践层则开展跨学科写作活动,如与历史学科合作进行历史人物采访、与科学学科合作撰写实验报告、与地理学科合作编写地方志等,拓展写作领域,培养综合表达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文体写作规律指导,针对不同文体特点,如记叙文强调情节安排与细节描写,议论文注重论证方法与逻辑结构,说明文讲究条理清晰与准确表达等,提供针对性指导。

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开展生活记录者主题活动,生动展现生活实践写作能力培养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如家庭聚餐、同学聚会、旅游见闻等,撰写简短记事文章,强调真实性与细节描写。每周班会课前,安排两名学生分享记事作品,其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教师组织校园新闻采集小组,让学生担任校园记者,采访报道学校重大活动、优秀师生事迹、校园趣事等,撰写新闻报道,编印成《校园周刊》,向全校发布,增强写作成就感与责任感。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家风家训调查活动,引导学生采访长辈,记录家族传统习俗与感人故事,编写家族记忆册,既锻炼写作能力,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创新性设计记事接力赛,即一名学生写开头,其他学生接续发展情节,最后小组集体完成结尾,培养合作写作能力,体验集体智慧。一学期后评估发现,学生写作能力显著提升,尤其表现在细节捕捉、情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如一篇题为《爷爷来看我》记事作品中,学生生动描写爷爷提着家乡特产,颤巍巍爬楼梯,额头渗出汗珠却满脸笑容场景,细腻传递亲情温暖,文章结构完整,情感真挚,获得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基于生活化视角构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本文从激发兴趣、丰富素材、提升能力三个维度展开探讨,提出深入生活情境、联结生活体验、回归生活实践等实施路径。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强调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思考、表达,培养全面写作能力。通过生活化视角重构写作教学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更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海香. 生活化视角下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路径探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2024(4):42-45.

[2] 吕芳荣. 生活化视角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路径探索[J]. 中学生作文指导,2024(14):22-25.

[3] 赵春霞. 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7):1042.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