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

作者

王晶晶

西安航天城第二小学 邮编:71001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困境,探索资源整合方式,创新教学路径三个维度展开论述。现阶段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面临认知偏差、资源碎片化、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困境文章提出构建多维互动学习模式、打造融合型课程资源体系等策略,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学习路径,推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向深度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深度学习理念逐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科整合与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教学理念与实践间存在诸多矛盾与挑战。本文基于学习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深度学习实施现状,分析困境成因,提出创新策略与方法,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

一、审视现状,把握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深度学习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深度学习理念落实仍面临多重困境。其一教学理念认知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本质理解不透彻,将其简单等同于教材单元组合或主题式教学,未能把握大单元教学蕴含深度学习理念与系统思维;教学设计仍停留于表层知识传授,缺乏对文本深层挖掘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导致学习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其二课程资源建设呈现碎片化趋势,现有教材编排虽按主题划分单元,但各单元间关联不足,缺乏系统性;配套资源开发不充分,难以满足大单元整合教学需求;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教师筛选整合能力有限,无法有效支撑大单元深度教学实施。

其三教学实施过程中,跨学科整合不足,语文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薄弱,难以形成知识网络;教学活动设计碎片化,难以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教师习惯于讲授式教学,学生主体性未能充分彰显。教师评价机制存在局限性,传统考试评价体系侧重知识点考查,与大单元教学强调能力培养相悖;过程性评价工具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智能化评价手段应用不足,无法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最终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学科融合意识薄弱,缺乏跨领域知识储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限,难以根据大单元教学需求创设适切材料;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制约了深度学习环境构建。

二、整合资源,构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深度学习模式

整合资源构建模式应先建立多维互动学习环境,重构教学空间布局,打破传统固定座位排列,设计灵活多变课堂空间;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平台,整合智慧教室、移动终端等硬件设施,搭建云课堂、学习社区等数字环境;营造沉浸式语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语言文化魅力。同时需打造融合型课程资源体系,推进教材重组与拓展,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将教材内容按主题重新整合;开发多样化辅助资源,编写大单元学习指导手册,创设微课、动画等数字资源;引入跨学科融合内容,将历史文化、科学发现、艺术鉴赏等元素融入语文教学。构建螺旋式进阶学习路径也十分重要,需设计层级化学习任务群,按照认知难度由浅入深,设置基础理解、分析应用、创造评价三级任务;实施项目化学习策略,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项目;建立知识图谱引导系统,绘制大单元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认知框架。

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燕子》《荷花》为例从春天万物复苏主题出发构建深度学习模式。先重构课程资源,将此单元与科学学科中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知识融合,同时联系美术课程中春景绘画技法,音乐学科中描绘春天歌曲,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教师建立春天观察家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记录校园内春天景象变化;课堂上采用弹性分组方式,设计燕子回巢路线图绘制与荷花生长过程模拟两个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通过三层递进式任务设计:基础层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春天事物特征表达方式;提升层引导学生比较《燕子》《荷花》在写作手法上异同;拓展层则鼓励学生创作春天主题散文或诗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方法,优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深度学习路径

现代教学实践应实施问题导向探究教学,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围绕单元主题提炼富有思辨性探究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构建问题递进链,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系列子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探究;开展证据支持讨论,通过文本分析与案例比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推行文本深层解读策略,实施多维度阅读指导,从字词句解读、篇章结构分析、文化背景探究等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应用批判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文本内容,辨析作者观点形成独立见解;开展跨文本比较阅读,发现共性特点与个性差异。采用情境化表达训练也十分必要,创设真实交际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实际表达任务;实施递进式写作指导,培养创造性写作能力;开展多模态表达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符号系统,丰富表达形式与内涵。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群为例,围绕中华创世神话主题优化深度学习路径。教学设计以问题链引领探究过程:从“神话故事中蕴含哪些古代智慧”作为核心问题出发,延伸出系列子问题,构成完整探究体系。文本解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三圈式深读法:第一圈关注故事情节;第二圈聚焦人物形象;第三圈探究文化内涵,解读创世神话中蕴含古人宇宙观与生命观。为促进文本间对话,组织神话大比较活动,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创世神话异同,发现文化差异与人类思维共通性。表达训练环节设计神话新编项目,学生选择一则神话进行改编创作;组织神话辩论会,锻炼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技术赋能方面运用数字故事地图工具,将抽象故事具象化。

结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审视现状把握困境发现当前教学中理念认知偏差、资源碎片化、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整合资源构建多维互动学习模式、打造融合型课程资源体系等创新策略,并通过问题导向探究教学、文本深层解读等方法优化学习路径。基于深度学习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轩.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J].教育界,2024,(29):83-85.

[2]刘昕怡.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初探[J].格言(校园版),2024,(21):23-25.

[3]王路艳.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J].生活教育,2024,(1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