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策略
周晓霞
重庆市璧山区实验小学 邮编: 402760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从课程融合、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三方面提出系统性策略。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促进知识融通;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习兴趣;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应用能力。跨学科写作教学能有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科间深度融合。构建合理教学体系,创新方法路径健全评价机制,对提高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跨学科写作;课程融合;教学评价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跨学科教学理念日益受到重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注重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认知发展关键期,跨学科写作教学既能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促进多学科思维融合。目前跨学科写作教学仍存在课程设计碎片化、教学方法单一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构建科学教学体系,对提升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课程融合,构建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体系
学校可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由语文教师牵头,邀请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共同参与,通过定期研讨,挖掘各学科知识联结点,制定融合性教学计划。重视主题式课程设计,围绕环保、家乡变化、民族文化等学生熟悉话题,融入多学科知识元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比如以四季变化为主题,结合语文描写手法,融入科学中季节更替原理,数学中气温变化统计,美术中色彩应用等内容,引导学生撰写既富文学性又具科学性文章。
构建螺旋上升知识体系,低年级可侧重感性体验,中年级强调知识融合,高年级注重思维培养,循序渐进推进学科融合深度。完善教材补充资源,编写跨学科写作指导用书,收集优秀范文,提供多样写作素材。创设实践平台,开展小小科学家、校园观察员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素材,培养跨学科思维。通过系统规划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避免简单叠加,形成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联系紧密跨学科写作教学体系。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实效
创新教学方法主要包含项目驱动式教学、协作学习模式、现代技术应用、情境体验活动与思维工具运用等多种形式。项目驱动式教学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实际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则强调小组合作,促进思维碰撞。现代技术应用有效扩展学习空间,丰富表达方式,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沉浸式学习,获取直观感受,思维工具运用则助力知识构建形成系统思路。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转变角色定位,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为学习引导者与支持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指导,营造宽松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跨学科思维品质与表达能力,形成稳固学习习惯。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学为例,教师可巧妙融入跨学科元素,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课前,教师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观察班上同学外貌特征,如眼睛形状、头发颜色、面部表情等。从数学角度测量记录身高体重等数据特征,从美术角度关注色彩搭配与服饰特点,从音乐角度捕捉声音特点与语调变化。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我来猜游戏,让学生描述某位同学外形特征,其他学生猜测。采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人物描写要素,包括外貌、语言、动作、习惯等,构建描写框架。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范文,分析不同学科知识如何融入描写中。学生初步写作后,组织三人小组互评活动,从准确性、生动性、特点突出度等方面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修饰语言,完善人物描写。通过此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人物描写技巧更学会了从多学科视角观察世界,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发展
完善评价机制首先应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包含知识融合度、思维创新性、实践应用性等多元评价标准,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能力。教师还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关注学生从写作构思、材料收集、初稿撰写到修改完善全过程表现形成完整评价链条。同时,推行多主体参与评价,整合教师专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伴互相评价,汇集不同视角反馈信息。此外,创新评价工具可采用评价量表、档案袋、等级评定、写作评语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具体改进方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评价系统,实现数据即时分析,为精准教学提供依据。最重要一点是强化评价反馈与应用环节,将评价结果转化为具体改进措施,指导学生不断完善写作水平,同时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写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跨学科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审视游戏活动:从语文角度关注事件描述与情感表达,从数学角度记录游戏人数、时间、比分等精确信息。从科学角度观察天气条件、场地环境等自然因素,从体育角度分析游戏规则与技巧要点,从美术角度捕捉色彩与画面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设计四步评价法:写前评估,学生填写思维导图,梳理游戏内容、场景描写、人物对话、心情变化等要素,教师给予指导;初稿互评,按照内容完整性、学科知识运用、表达清晰度等标准进行小组互评;修改反馈,教师根据跨学科融合情况提出修改建议,如增加植物描写补充游戏数据添加声音描写等;成果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在班级展示墙展出,同学贴标签评价。在学期结束时将这篇作文与学生其他作品一起装入成长档案袋,形成纵向比较,记录学生写作进步轨迹。通过多维度评价机制,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技能更培养了跨学科思维习惯。
结论:通过优化课程融合可构建系统完善教学体系,为跨学科写作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写作实效;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可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教学目标实现。实践表明,跨学科写作教学不仅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化理论探讨,丰富实践案例促进跨学科写作教学理念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胡萍.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路径探析[J]. 新课程研究,2024(24):123-125.
[2] 吴昌龙. 小学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范式的建构[J]. 教学与管理,2025(8):43-45,59.
[3] 洪嘉兴. 跨学科写作: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的构建研究[J]. 新教师,2025(1):81-82. DOI:10.3969/j.issn.2095-3895.2025.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