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陈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843000

摘要:本文立足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探究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红楼梦》为例展开论述。本文聚焦情境构建、文本精读与评价反馈三个维度,通过创设多元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精细化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析文本,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思考升华。将教学、学习、评价融为一体,能有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增强阅读能力,培养思辨精神,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提升与转型。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一、构建情境,激发学生对《红楼梦》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构建多维情境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关键环节,尤其针对章回体古典小说《红楼梦》这类文本量大、语言古雅、情节复杂作品,更需要精心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情境创设能够激活学生认知图式,降低阅读障碍,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持久阅读动力。教师可从物质环境构建、文化背景引入与人物关系梳理三个维度展开工作。物质环境构建上,可通过装饰教室成大观园景观,设立主题读书角,陈列相关研究著作及文创产品等方式营造浸润式氛围;文化背景引入上,可组织清代文化专题考察,通过微课形式介绍明清社会制度、家族结构、婚姻观念,邀请学者进行红学讲座,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文化语境;人物关系梳理上,可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人物性格特点,编排情景剧展示经典情节,举办辩论会探讨人物行为动机。这些情境创设活动必须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向,避免流于形式,每一环节都应服务于文本深度解读目标,实现教学与评价一体化设计。尤其要注意情境创设与文本关联度,确保所构建情境能够自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本身,而非停留于表面活动。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认知特点与阅读心理,针对不同学习风格与阅读水平提供个性化支持。阅读动机研究表明,高中生阅读动机主要来源于内在兴趣激发与外在成就需求,教师可结合这一特点,一方面设计悬念引导式导读,如贾宝玉为何偏爱林黛玉,曹雪芹为何以石头作引等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建立奖励机制,通过阅读打卡、读书分享会等形式肯定学生阅读成果。此外还应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红楼世界,建立网络学习社区促进交流讨论,开发数字阅读平台提供即时查询支持,让学生在数字环境中拓展阅读体验。情境创设需贯穿整个阅读过程,从前置导读到过程指导再到后续拓展,形成完整链条,保持学生持续阅读动力。通过多维情境创设,将抽象文本转化为可感知经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与文本情感连接,克服阅读障碍,形成自主阅读习惯,最终实现从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为后续深度文本解析奠定坚实基础,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首要环节重要价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精读文本,指导学生对《红楼梧》深度解析

文本精读阶段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核心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文本意蕴。针对《红楼梦》这部结构庞杂、内涵丰富作品,教师可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策略。在宏观层面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全貌,理清情节脉络,分析叙事结构,理解思想主题;微观层面选取关键章节进行精读细读,如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等,通过精彩片段窥见全书艺术特色。在具体指导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运用比较阅读法,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对比,探讨不同创作特点;其次,运用批注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记录疑问、感悟与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运用问题探究法,设计层次性问题,如贾宝玉为何说女儿是水做骨肉男子是泥做骨肉?引发深层次思考;最后,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重点语段进行词句分析,感受语言魅力,领悟作者匠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评价与教学融合,随时关注学生阅读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针对个性问题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参与文本解析。引导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记录阅读历程,积累阅读方法,实现阅读能力提升。通过精读文本环节,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红楼梦》内涵,还能习得终身受益阅读技能。

三、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对《红楼梧》思考升华

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师应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打破传统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三位一体评价机制,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参与者;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不仅关注阅读理解与知识掌握,还应重视阅读态度、阅读习惯、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成长情况;再次,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结合纸笔测试、口头汇报、作品展示、阅读实践等形式,为不同学习风格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最后,评价过程持续化,贯穿阅读全过程,实现即时反馈与调整。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组织红楼梦人物评价会,让学生从现代视角评价人物选择与命运;举办续写红楼创意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开展红楼梦现代价值研讨会,引导学生探讨经典作品现代意义。

通过这些评价活动,学生能够实现对文本理解升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同时,教师应注重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存在问题开展个别指导,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鼓励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记录阅读心得、思考变化与成长轨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反思习惯,促进终身学习素养形成。

结论: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索构建系统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将情境构建、文本精读与评价反馈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深度阅读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突破传统碎片化教学局限,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标准统一,形成良性循环教学生态。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汲取智慧,培养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昱融.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小小说月刊,2024(1):187-189.

[2] 骆何英. 聚焦教—学—评一致性,实施读—演—写一体化——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 小作家选刊,2024(22):142-145.

[3] 张冬梅. 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 情感读本,2020(3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