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经典润读: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探索

作者

钟晓毅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融合路径,通过系统探索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阅读教材策略,创新文化融合视角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传统文化赋能下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体系。中国古典故事改编、传统节日文化嵌入及古诗词意境转化能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中西文化对比阅读、情景体验式教学与分层次阅读引导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文化认同感、思维碰撞与跨文化表达训练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教学融合不仅促进语言学习,更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具备民族文化底蕴且能进行跨文化交流人才成为教育重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语言学习重要环节,若能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更能建立中西文化桥梁,形成独特教学优势。本文基于经典润读理念,系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且具中国特色英语阅读教学体系。

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阅读教材策略探索

(一)中国古典故事改编融入课文内容实施路径

中国古典故事蕴含丰富人文精神与道德启示,将其科学改编并融入英语阅读教材能够使学生在熟悉文化背景基础上更高效习得英语知识。改编过程需遵循简化复杂情节、保留核心价值观、适应认知水平三项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增添趣味性元素,激发阅读兴趣。具体操作上,可采用故事情节精简化、人物形象符号化、语言表达口语化等手段,将愚公移山转化为“The Old Man Who Moved Mountains”,守株待兔改编为“The Farmer Who Waited for Rabbits”等经典故事。

教师应当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开展古典故事阅读教学,先用中文讲述故事大意,培养理解能力;再以英文简化版本进行朗读,提升语感;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续写或改编,激活想象力。这种中西文化融合方法既传承了传统美德,又自然引入英语学习情境,避免了单纯语言规则记忆枯燥性,为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与语言能力同步提升通道。此类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学生对融入中国元素英语阅读材料展现出更高接受度与学习热情。

(二)传统节日文化嵌入阅读素材设计方法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精髓载体,包含丰富历史背景、民俗活动与文化符号,将其巧妙嵌入英语阅读素材能构建亲切学习情境。嵌入过程需遵循三重转化原则:文化情境转化为语言情境,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体验,传统表达转化为现代英语表达。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主题联结法,即围绕节日主题构建语言学习链;情境再现法,通过对话、故事等形式还原节日场景;符号解读法,引导学生理解节日象征意义;仪式体验法,设计简化版节日仪式活动;跨文化对比法,寻找中西方节日共通点与差异点。这些方法相互融合运用,能够使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自然融入英语阅读素材,既保持文化真实性,又符合语言教学规律,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以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3“ How many?”为例,教师应当巧妙融入中秋节文化元素,设计主题阅读材料《Mooncakes for Everyone》。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展示中秋节图片,引入Mid-Autumn Festival概念,激活文化背景知识;阅读前环节,设计对话“How many mooncakes do you have? I have eight mooncakes.”将数字学习与节日元素自然联结;阅读中环节,学生阅读关于月饼制作过程英文材料,将数量表达融入文化情境;阅读后环节,开展Moon Festival Math活动,学生解决情境化数学问题。通过这种设计,数字学习目标与传统文化体验有机结合,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过程中自然接触中秋节文化知识,体验节日氛围,建立文化情感联结。课堂尾声,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中国中秋节与西方感恩节家人团聚主题相似性,拓展跨文化视野,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双重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古诗词意境转化为英语表达转换技巧

中国古诗词艺术作为语言精华,其简练表达、深邃意境与独特美学价值若能巧妙转化为英语表达,将极大丰富英语阅读教学内涵。转换技巧先需明确诗词选择标准,包括主题适宜性、语言难度与思想价值;确定翻译原则,在直译与意译间寻找平衡,既尊重原文意境又照顾英语表达习惯;最后设计递进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简单欣赏到深度理解再到创造性表达。

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三步法:第一步,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现诗词意境,如展示小荷才露尖尖角配图,激发形象思维;第二步,介绍诗句英文表达,如“Young lotus leaves just show their tips above water”,分析表达差异;第三步,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诗中场景,培养跨语言思维能力。还可以开展中英诗歌对比赏析,如比较《春晓》与英国田园诗,探讨东西方审美异同。这种教学方法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提升英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文学欣赏中感受语言魅力。教学效果显示,古诗词融入英语阅读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语言感受力与表达准确性。

二、文化融合视角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创新

(一)中西文化对比阅读课堂组织形式

中西文化对比阅读作为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平行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似主题文本,引导学生发现文化异同,培养跨文化思维能力。此类课堂组织可遵循文化激活—平行阅读—差异探究—融合创新四环节结构设计,每一环节均承载特定功能与目标。文化激活环节旨在唤醒先备知识,可通过情境导入、视频播放或实物展示等方式激发文化联想;平行阅读环节呈现中西方主题相关文本,学生通过同步或交替阅读感受文化差异;差异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现象背后原因,可采用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或表格比较等形式梳理异同;融合创新环节鼓励学生站在多元文化视角重新审视问题,形成更包容开放文化观。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单一文化视角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文化视野与思维空间,使英语阅读从语言工具转变为文化探索载体,既培养语言能力又提升文化素养。

以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孝文化主题中西对比阅读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展示中国二十四孝图片与西方家庭协作场景,引发学生对孝道与家庭责任概念思考;随后呈现两篇平行文本——中国传统《王祥卧冰求鲤》改编英文故事与现代西方儿童日常帮助父母故事,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记录两种文化中孩子与父母关系表现形式;接着组织文化圆桌会议,学生分组围绕“为何中国传统强调孝敬父母,而西方更注重家庭成员相互协作”等问题展开探讨,从历史传统、家庭结构、价值观念等多角度分析文化差异成因;最后开展East Meets West创意写作活动,学生尝试将中国孝道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情境,创作一篇融合东西方价值观短文,如“How I Show Filial Piety in Modern Days”。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Unit 5中帮助父母相关英语表达,更深入理解了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形成了对传统孝道精神现代转化思考,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双向促进。

(二)传统美德故事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

传统美德故事蕴含孝、悌、忠、信等核心价值观,通过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做中学理念,核心步骤包括情境创设、角色体验、反思讨论与迁移应用。教师应当根据故事内容设计场景,如布置孔融让梨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英语演绎故事情节;引导讨论体验感受,分享对美德理解;最后鼓励将美德理念应用于现实生活。

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情境真实感,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曾子杀猪历史场景,通过听觉、视觉等多感官刺激加深理解。同时结合任务型教学法,设置任务链如阅读故事—完成理解练习—改编对话—情境演绎—价值探讨,确保学生全程参与。

(三)文化符号解读分层次阅读引导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符号系统,如龙、凤、红色、竹等,这些符号承载着独特文化内涵,将其解读融入英语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深层次文本理解能力。分层次阅读引导方法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识别—理解—应用—创新四层次阅读框架:识别层面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文化符号,如指认阅读材料中dragon一词;理解层面解释符号文化内涵,如分析龙作为祥瑞象征意义;应用层面鼓励学生用符号进行文化解读,如分析含龙元素文本主题;创新层面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符号比较,如对比中国龙与西方龙象征意义。

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调整文化符号解读深度。低年级学生侧重符号外在特征识别,如认识红色代表喜庆;中年级学生关注符号故事背景,如了解红色与历史典故联系;高年级学生探究符号哲学内涵,如分析红色蕴含民族精神。这种分层次阅读引导方法尊重认知发展规律,避免文化教学一刀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当水平上获得文化体验与语言进步。

三、传统文化赋能下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一)文化认同感激发阅读兴趣具体措施

文化认同感作为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动力源泉,通过精心设计能转化为英语阅读持久兴趣。激发措施其一应构建多层次文化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如中英文对照文化墙、中国元素装饰阅读角;信息环境如双语文化读本、中华文化英语介绍卡片;人文环境如师生共读传统经典活动、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等。其二可实施文化身份感培养策略,引导学生从文化继承者角度思考问题,通过阅读任务设计强化文化主人翁意识,激发传播中华文化责任感与使命感。其三应注重文化共鸣点挖掘,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与心理特点,选择能引起情感共振文化元素,如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亲近内容,建立阅读材料与学生情感联结。

以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8Chinese New Year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春节文化大使主题阅读活动激发学生文化认同感与阅读兴趣。教学前期,教师精心布置New Year Around the World文化长廊,对比展示中国春节与西方新年图文资料,创设文化对比氛围;课堂开始阶段,播放外国友人体验中国春节视频,引入文化使者概念,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春节文化;阅读前环节,开展Spring Festival Memory Box活动,学生分享最难忘春节的记忆,唤醒情感联结;阅读过程中,采用文化解码策略,如阅读春联相关段落时,实际书写福字,感受汉字之美;了解年夜饭习俗时,探讨食物象征意义,加深文化理解;阅读后环节,开展Global New Year Guide创作活动,学生分组负责不同春节文化方面英文介绍制作,如年俗、美食、传说等,并在International Culture Exhibition中担任小小讲解员,向模拟外国游客(由其他班级学生扮演)用英语介绍中国春节。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文化传播者角色,使其从文化主人翁身份出发进行阅读与表达,有效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使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语言技能训练,而成为文化传承与交流平台。

(二)文化思维碰撞促进深度理解教学策略

文化思维碰撞是指中西方文化观念交汇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发深度思考过程,这种思维活动若能巧妙融入英语阅读教学,将显著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深层理解能力。教学策略先应注重创设思维冲突情境,如呈现中西方对个人与集体关系不同观点阅读材料,引发认知失衡;引导多维思考,鼓励从历史背景、价值取向等多角度分析文化差异成因;再组织思辨对话,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交流观点,碰撞出思维火花。

具体实施中应当采用问题引领方式设计阅读活动,如围绕“Why do Chinese and Western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privacy?”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化思考。同时注重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如使用思维导图比较中西方教育观念异同,通过图形化方式梳理复杂文化观念。还可借助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站在不同文化立场思考问题,体验多元思维模式。

(三)跨文化表达能力提升系统化训练方式

跨文化表达能力是指在理解中外文化基础上,能够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并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能力,其培养需要系统化训练体系支持。训练方式可构建输入—加工—输出三阶段模式:输入阶段提供优质双语文化材料,如中英文对照传统故事集,建立语言与文化联结;加工阶段引导深度思考与内化,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高阶思维活动处理文化信息;输出阶段设计分级表达任务,从简单描述到复杂解释再到创意表达,循序渐进提升表达水平。

系统训练应当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如开展Introduc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主题项目,学生分组负责不同传统文化主题,查阅资料、组织内容、设计表达方式,最终形成英语导览手册、视频讲解或文化展示等成果。同时建立语言资源库,收集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词汇、句型与范文,为学生提供表达支架。这种系统化训练体系将语言学习、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者,实现语言工具性与文化人文性统一。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融合是践行文化自信教育理念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探索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策略、创新教学模式与构建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教学框架。有效融合路径关键在于找准中西文化契合点、注重学生参与体验、构建系统训练机制。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英语阅读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培养了学生文化认同感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景嫣.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以绘本The Old Dragon Has Nine Sons为例[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0,36(4):42-47.

[2] 孟丽.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8):49-51.

[3] 吴雪莲. 试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0):73-75.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24.

[4] 管文礼.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策略[J]. 师道,2025(2):171-172. DOI:10.3969/j.issn.1672-2655.2025.02.119.

[5] 孙丹丹. 幽幽清香 点点润心——谈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28):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