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策略探讨

作者

张艳梅

云南省武定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现象,探究实验教学生活化策略及其有效性。通过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融入生活元素提升教学实效性,回归生活应用深化学习价值三个维度展开讨论。生活化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教学方法革新,更是对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

一、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生物实验探究兴趣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探究动力不足,构建富有生活气息情境成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有效途径。教师应当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事物出发,设计情境化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联系,从而产生强烈探究欲望。例如讲授酶催化作用时,可以引入胃肠消化食物过程作为引入点,设计模拟消化系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降解速率差异。此类源于生活情境实验问题能引起学生共鸣,使抽象生物概念具体化,让学生从熟悉环境中发现科学问题。构建生活情境不仅停留于表面联系,更应深入挖掘生物学原理在日常现象中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对实验目标理解更加深刻,参与热情明显提高。

生活情境构建需注重层次性与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空间。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生长状况,引导提出关于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生长假设,设计验证实验。这种基于真实环境设计实验活动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身边,激发探究热情。情境引入还应注重趣味性与挑战性平衡,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提供适当认知冲突,促进深度思考,如利用食品保鲜原理引入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学生通过对比不同保鲜方法效果,理解渗透作用机理。生活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体验完整科学探究过程,真正激发探究兴趣及创新意识。

二、融入生活元素——提升生物实验教学实效性

融入生活元素于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突破传统教学资源限制,实现教学方式转变与创新。将常见生活用品引入实验场景,一方面降低教学成本,另一方面拉近学生与抽象生物概念距离,使学习内容具体可感。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物品作为替代材料,设计易操作实验方案,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魅力。通过生活元素融入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建立知识与现实联系,消除对实验恐惧感,增强实验兴趣。实验材料生活化使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与实验室,学生可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究,实现学习时空延伸。与此同时,教师设计实验方案时应精准把握核心教学目标,确保替代材料科学性与实验结果可靠性,避免因材料替换导致实验效果偏差。生活化实验材料运用需注重系统性,从单一材料替代逐步过渡到完整实验系统构建,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促进对生物学整体认知。

在教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内容时,应当设计创新性家庭版DNA提取实验,使学生直观感受遗传物质存在。具体操作中,引导学生使用菠萝汁替代蛋白酶,洗发水代替十二烷基硫酸钠,食用盐与酒精作为提取试剂,从香蕉、猕猴桃等水果或口腔黏膜细胞中提取DNA。通过此类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认知局限,理解DNA并非遥不可及概念,而是可以通过简单工具观察到生命基本物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各步骤原理,如细胞膜破裂原因、蛋白质变性机制、核酸沉淀条件等,深化对DNA理化特性理解。学生亲手从生活材料中提取出DNA丝状物质,不仅验证了DNA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细胞中事实,更建立起微观概念与宏观现象联系。此类实验创新性在于将专业实验室操作转化为厨房可完成活动,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习过程趣味化。通过实验后讨论与反思,学生能够进一步思考DNA作为遗传物质证据,理解科学发现过程,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真正实现生物实验教学实效性提升。

三、回归生活应用——深化生物实验学习价值

生物学知识最终旨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生物实验教学应强调知识向应用转化,注重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感受生物学价值。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习内容转化为实践行动热情;通过回归生活应用导向,学生既能深入理解抽象概念,又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生活应用型实验教学需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形成完整科学探究流程。这种探究性学习模式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与探究能力。实验教学回归生活应用还应强调成果转化与推广,鼓励学生将探究发现以实用产品或解决方案形式呈现,体验知识创造价值过程。通过建立知识与应用桥梁,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真正实现学习价值最大化。

在教学选修2种群数量特征内容时,应当设计校园生物调查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种群研究过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具体实施中,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内常见植物分布情况,如校园草坪野花种群、树木群落或特定区域昆虫种群,通过设置样方,采集数据,分析种群密度、分布格局等特征。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不仅掌握种群数量特征基本概念,更能直观感受种群与环境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校园环境因素如光照条件、人为干扰程度等对种群分布影响,探讨生物适应环境机制。此项实验可延伸至环境保护应用层面,如针对校园植被布局提出优化建议,设计低维护成本生态系统,提高校园生物多样性。学生将种群调查结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方案,体验知识转化为解决方案全过程,增强学科价值认同感。此类实验活动打破传统课堂局限,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与问题解决者,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环保意识。通过引导学生从熟悉环境中发现生态问题,思考解决策略,生物学知识真正回归生活应用,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充分体现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价值。

结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策略通过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融入生活元素提升教学实效性,回归生活应用深化学习价值三个方面协同作用,显著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生活化策略不仅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资源限制问题,更重要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既符合学科特点,又顺应素质教育要求,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效路径,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甄文方.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4):1382.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0.24.1375.

[2] 邓海群. 生活化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分析[J]. 考试周刊,2023(33):108-111.

[3] 赵婷.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生活化途径[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