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移动支付技术集成应用的研究
曹亦昌 张子繁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前言:地铁是重要的公共交通设施,在过去,人们乘坐地铁需要购买车票或是提前办理乘车卡。但在移动支付大规模应用后,为提升乘车便利性,地铁企业开始将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移动支付技术融合。在移动支付的加持下,乘客只需要扫描支付码,就能直接进入地铁站,这能加快地铁进站效率、缓解排队问题,为乘客乘车提供更多便利。
1、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业务流程
传统乘车需要使用到车票或是“一卡通”,车票一般在车站内的自动售票机购买,乘客选择对应的线路、终点站,投入人民币,就能购买车票,并在检票闸口“刷票”进站。当乘客抵达终点站后,将单程票投入闸口,闸口在检测对应信息后,就会将闸门开启,乘客就可以顺利离开地铁站。
“一卡通”则主要针对当地市民,相比于单程票,“一卡通”省去了购票环节。乘客只需办理一卡通,随后定期向一卡通内充值即可。在需要乘车时,乘客只需要在检票口刷“一卡通”,闸门就会自动打开。在出站时,乘客同样需要再次刷“一卡通”,闸门在打开的同时,系统会根据乘客的始发站和终点站计算费用,随后直接在“一卡通”中扣除。
相比于单程票,“一卡通”使用更加便捷,能有效提升进出站效率。但“一卡通”同样存在问题。乘客在外出时往往需要携带“一卡通”,虽然其体积较小、重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样会带来便捷性问题,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遗失风险。同时,一卡通虽然不需要每次都购买单程车票,但乘客仍需定期前往地铁站充值。部分乘客如果忘记充值,就可能会对进站、出站带来影响。因此,在地铁车站内应用移动支付,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在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内集成移动支付技术,就能实现扫码进站功能,这能进一步提升进站效率,同时还能规避充值问题,让乘客获得更加便捷的乘车体验[1]。
2、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移动支付技术集成应用研究
2.1 系统结构
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功能结构包含两个主要功能,后台管理系统和移动应用软件。后台管理系统由多个系统模块建立,这些系统模块将后台管理系统与自动售票系统串联,形成多个独立的子系统,该系统能够判断乘客的始发站和终点站,随后向自动售票系统发出指令,自动售票系统就会计算费用,并扫描乘客出示的二维码扣除费用。当费用扣除成功后,自动售票系统会向后台管理系统发出指令,后台管理系统则会向闸机发出指令,闸门就会打开,乘客就能顺利通过。
移动应用软件则是乘客在手机上生成的“电子票”。目前我国不同城市采用的移动应用软件各不相同,乘客在抵达某一城市后,需要按照当地地铁需求生成“电子票”,随后就能使用“电子票”乘坐地铁。“电子票”的申请方式十分便捷,通过微信、支付宝就能轻松申请“电子票”,整个流程约1 分钟就能操作完毕 [2]。
2.2 系统架构设计
多数传统地铁售检票系统已经支持基础性的移动支付,例如,乘客在自动售票机购买单程票时,可以直接扫描自动售票机上的二维码支付费用。但想要实现更高级别的移动支付交互,就需要对地铁售检票系统的架构进行重新设计。
移动支付技术集成下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结构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支持层、应用层以及担保系统组成。基础架构层的核心服务为用户交互,该层需要安装大量硬件,以满足用户交互需求,例如,传感器、扫描仪、摄像头等,确保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扫描二维码,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层;数据层是地铁售检票系统的重要结构,所有的数据在收集后,都需要汇总至数据层进行分析、处理,由于地铁客流量较大,数据层必须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数据层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处理数据信息,并向其他层发出指令,确保数据信息能够相互作用;支持层的核心功能在于对系统、技术、服务提供支持,确保这些功能正常使用;申请层则与“电子票”相关,不同用户的二维码存在一定差异,申请层需要为用户生成二维码,并确保这些二维码能够正常使用;安全系统需要保护数据信息和系统,确保数据信息不会出现泄露情况,同时也要避免系统遭到黑客攻击[3]。
2.3 物理拓扑结构设计
云支付属于更加先进的移动支付技术,想要在地铁售检票系统中应用云支付,就需要先建立云计算中心,保证云计算技术能够正常使用。云计算中心硬件内容由计算机、服务区、交换机、磁盘阵列等构成。由于其计算能力、储存能力、价格存在差异,因此工作人员应根据车站客流量合理的配置云计算中心,避免出现规模过大或过小问题。在设计网络结构时,多数都采用两层交换式,两层网络之间相互连接,两者之间不仅能够相互平衡,还能起到互补作用,当第一层出现故障时,第二层就能立刻投入使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通信主干网的网络结构采用自愈性冗余光纤双环网,利用双连接方式,就能将地铁线路上的所有站点串联,实现全站点的自动化支付,无论乘客从任意站点上车,在任意站点下车,系统都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判定,并完成费用扣除工作。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双环网中的主环处在正常工作状态,而次环则处在热备状态。当主环发生故障后,始终处在热备状态的次环就会立刻投入使用,代替主环开展运算工作,确保地铁系统始终处在稳定运行状态。地铁内的终端设备一般采用三级交换机与云计算中心连接。同时,地铁站终端设备,能够在通信主干网出现故障时,以孤岛状态进行运行,终端设备系统能够保留7 天以内的所有数据,当通信主干网修复后,终端设备系统会将这些数据发送至云计算中心。
云计算中心还需要配套软件进行支持,云计算中心软件结合实时迁移、多租户以及虚拟化技术,实现更高效的信息分析处理,确保云计算中心始终能够高效运行,进一步提升支付效率,加快进出站速度。在当今时代,多数闸机的扫描速度已经控制在 1s 以内,从扫描至闸机打开,总共耗时不超过3s,这对于提升用户便捷性、用户乘车体验有着良好帮助[4]。
结语:移动支付是我国多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移动支付已经在我国社会有了良好普及,通过移动支付,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将移动支付高质量地应用到地铁之中,能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便捷性,同时还能提升进出站效率,缓解地铁存在的拥堵问题。同时,移动支付在当今时代依然不断进步发展,通过将先进移动支付技术应用到地铁售检票系统,能有效提升其响应速度、信息处理速度,为乘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乘车体验。
参考文献:
[1] 袁珊珊 . 移动支付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 [J].2024(1):187-189.
[2] 翁智铭. 地铁自动售检票移动支付应用研究——以福州地铁为例[J].运输经理世界 , 2024(20).
[3] 王凯丽 ." 互联网 + 票务 " 在地铁 AFC 系统的支付应用研究 [J]. 汽车博览 , 2023:71-73.
[4] 葛亚 . 新型移动支付在我国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探讨 [J]. 数码 - 移动生活 , 202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