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王春霞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茶埠镇中心小学 74840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思维导图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实际运用情况,提出优化思维导图结构与创新应用模式两方面策略。合理构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优化思维导图设计,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思维导图应用模式则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思维导图作为图像化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与思维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一、认识思维导图,把握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点零散、概念理解模糊、思维脉络不清晰等问题,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思维导图凭借其直观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特点,为改善此类问题提供新思路。现阶段思维导图应用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一部分教师对思维导图认识不足,仅将其视为知识点罗列工具,忽视其建构思维能力功能;其二思维导图设计缺乏系统规划,结构混乱、层次不清,难以发挥应有效果;其三思维导图使用频率不高,多停留于课后复习环节,未能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其四思维导图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量化标准,导致学生制作积极性受挫。
从学生角度看,低年级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制作思维导图能力较弱;中高年级学生虽具备基本思维导图制作能力,但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思维导图同质化现象严重。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丰富,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多个领域,各领域知识点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思维导图应用必须结合内容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现阶段思维导图应用主要集中于知识梳理层面,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关注不够,许多教师习惯将现成思维导图直接呈现给学生,忽视学生参与构建过程,导致思维导图工具价值大打折扣。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电子思维导图工具逐渐进入课堂,但受设备条件限制,普及率不高,且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利用电子工具制作思维导图。
二、优化思维导图,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优化第一要明确中心主题,聚焦关键数学概念;第二构建清晰层级,一般控制在三至四层,避免结构复杂;第三强化分支间逻辑关联,反映知识内在联系;还要巧用图形符号增强直观性,如几何图形代表不同概念,箭头表示推导过程。思维导图类型选择需匹配教学目标,树状结构适合表达层级清晰概念,网状结构适合展示多重关联概念,鱼骨图适合分析问题解决步骤。思维导图应用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梳理教学内容与重难点;课堂导入回顾旧知;知识讲解逐层呈现概念形成;练习环节检验掌握程度;课堂总结完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应循序渐进,低年级提供填充模板,中年级提供主干让学生完成分支,高年级鼓励独立构建。评价机制关注内容准确性、结构合理性与创新表达性,通过评选激发创作积极性。思维导图应用需兼顾不同学习水平需求,为学困生简化结构,为优秀生拓展思维深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教学中,思维导图优化应用案例展现了其教学效能。教师设计加减法思考地图作为核心工具,将单元内容系统化呈现。地图中央放置加与减主题,向外辐射四大分支:计算方法、计算性质、估算技巧、实际应用。每分支继续延伸:计算方法下包含笔算、口算、巧算,计算性质下包含交换律、结合律等,估算技巧下有四舍五入法、首位数法等,实际应用则链接生活情境题例。思维导图采用色彩编码:加法用暖色调,减法用冷色调,混合计算用中性色,便于区分。教学实施中教师先出示不完整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填充。例如学习加法估算时,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方法,将发现结果添加至相应位置。练习环节设计思维导图闯关活动,学生根据导图指引解决不同类型问题。单元结束前组织思维导图讲解比赛,学生借助完整导图讲解知识体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思维导图,促进数学能力发展
思维导图创新应先从类型多样化入手,开发问题探究型、概念联结型、模式识别型等模式。问题探究型思维导图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决路径,培养思考力;概念联结型思维导图挖掘数学概念间内在联系,培养抽象能力;模式识别型思维导图着眼于数学规律总结,培养规律发现能力。思维导图功能拓展也重要,能与数学阅读结合训练提炼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融合培养系统解题思维;与数学交流整合提高表达能力。创新还体现在制作方式上,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彩色卡纸、线绳等创作立体思维导图增强趣味性;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动态生成与修改。应用场景同样需拓展,如融入课外活动。评价方式创新也不可忽视,评价维度应从准确完整向思维深度转变,关注思维过程鼓励独特思路。家校协同推进思维导图应用,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将思维导图作为自主学习工具,用于预习、纠错、复习等环节。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与除》教学中,创新思维导图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促进数学能力发展功能。教师设计乘除法探秘星球主题思维导图,采用星球探索隐喻激发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中央是乘除法星球,周围环绕四颗卫星:运算法则星、计算策略星、应用问题星、数学规律星。每颗卫星有各自结构:运算法则星呈现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计算策略星展示直接计算、凑整法、简化计算等技巧;应用问题星链接等量关系、倍量关系等问题类型;数学规律星包含乘法口诀、特殊数特点等规律。教学实践采用共建星球模式,初始仅呈现轮廓,随教学进程共同填充内容。例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设计情境让学生探索计算8×24方法,发现规律后添加至相应位置。创新点在于思维导图采用互动设计:每个知识点设置挑战任务,完成获得探索积分;引入思维展拓区,鼓励学生发现教材外知识,获得创新星章。单元结束时组织数学思维导航员评选,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讲解解题思路。
结论:思维导图能有效整合零散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特点,能降低抽象数学概念理解难度;思维导图强化知识点间联系,促进学生形成网状认知结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未来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应朝着个性化定制、数字化转型、立体化呈现方向发展,教师需不断探索创新应用模式,将思维导图真正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作用,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改清.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N].山西科技报,2024-12-03(A03).
[2]朱文靖.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4,(12):89-91.
[3]刘晓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世纪智能,2024,(9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