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林江艳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五中学校 云南 开远 661600

摘要:随着新教育体质的改革,核心素养入课堂越来越重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通过生物实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现象的产生过程中,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实验教学的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目前。本文将针对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

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一些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但在传统生物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实验课程的安排,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后续学习的需求。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到实验教学的内容,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1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较少

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两部分,但是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当中,往往忽视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导致学生发展不均衡。通过实验课程的安排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但在大多数初中生物课堂当中,由于时间紧张、实验室设备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学生无法按照要求参与到实验课程当中。一些课本当中的实验内容教师仅仅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完成教学,且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住实验内容,直接将实验结果告知学生,让学生背诵,从而完成实验教学。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没有真正的去体验亲自动手的过程,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并且直接记忆的方式学习效果较差,学生无法理解知识背后的内涵,从而成为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习。

1.2 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实验的需求

学生动手能力是实验操作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导致学生无法满足做实验的要求,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在初中生物的实验课程当中,对于一些生物仪器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仪器不了解,导致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了最终的结果。例如,天平的使用,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或者仅仅只是在课本当中接触过,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精确的测量出物体的重量,影响实验操作的效果。并且无法精确的使用生物仪器还会导致仪器的损伤,从而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一些生物实验试剂需要密封保存,一些学生在实验结束没有做好试剂的处理,导致试剂无法正常使用。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不利于初中实验课程的展开。

1.3 学校生物实验室设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在初中实验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为学生做好实验仪器的配备工作,从而满足生物实验开展的需求。目前我国一些初中没有按照规定建设生物实验室,无法满足生物实验课程开展的需求。一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引进生物实验仪器,因此影响了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开展。并且仪器后续的护理也需要学校很多资金支撑,如果对仪器后续护理工作不到位,会导致仪器测量不准确,进而影响实验的结果。且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仪器后续维护工作,导致很多仪器不符合实验的要求。还有一些仪器丢失,损坏却没有及时的引进新的仪器,从而影响了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开展。

2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2.1做好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安排

初中实验教学的开展,就需要教师做好实验课程的安排工作。合理的课时安排能够提前计划好教学计划,进而满足生物实验课程开展的需求。一些教师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是因为没有做好课程安排工作,导致时间不充足,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工作。在大多数初中学校当中,生物实验室的数量有限,教师需要提前预约实验室。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实验课程的安排工作,提前向学校预约实验室以及实验仪器。例如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时,教师需要在第一章教学快要结束时开始计划此节课的教学计划。需要使用实验室提前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以及提前向学校报告需要显微镜的数量,从而满足本节课的教学需求。

2.2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

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的需求。在初中生物教材当中,实验内容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每一次实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这个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对比试验,很多教师都选择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而忽视实验的过程。在核心素质下,就需要教师抓住每一次实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利用相机等记录实验过程,最后编写实验报告。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的过程,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2.3 创新生物实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物实验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数以观看视频、教师演示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学生参与感较差,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演示等多种方式开展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加入到动手实验的行列当中,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进行“测量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在课上指定几种食物让学生猜测能量最高的食物,进而提出每个同学的假设。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利用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等通过实验测量每种食物的能量,证实自己的观点。对于观点正确的学生以及操作过程精准的学生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结语

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能够满足核心素质下的发展需求。传统的生物教学当中忽视了实验教学的安排,在新教育制度下,教师需要关注到实验课程的安排,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出改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教师做好实验教学的安排工作,从而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世根.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J].安徽教育科研,2021(2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