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化教学设计探究

作者

程妍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化教学设计,通过对理念构建与内容整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策略运用与资源开发实践路径,总结实践探索与模式创新经验。主题单元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跨学科融合,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主题单元化教学不仅重视美术技能培养,更注重审美素养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化;教学设计

一、主题单元化美术教学理念构建与内容整合

主题单元化美术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壁垒,将美术学习融入生活情境中,使学习过程更为自然。主题单元化教学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通过主题引领,学生能够建立知识间联系,形成系统认知结构。主题单元化美术教学还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美育熏陶,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审美趣味。在实际操作层面,教师需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并富有教育价值主题,如四季变化、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等,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习任务。

在内容整合方面,主题单元化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将绘画、手工、欣赏等多种表现形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艺术概念。教师应该将历史、文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入美术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主题单元化教学强调活动多样性,通过参观、采风、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魅力。教学内容编排需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每个主题单元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完整学习链。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兴趣与需求,关注地域文化特色,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主题单元化美术教学策略运用与资源开发

教师应该根据任务难度合理分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探究式学习在主题单元化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解决,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游戏化学习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获取知识,体验式学习则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艺术创作过程。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对创作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在资源开发方面,教师需充分挖掘校园环境资源,如校园建筑、植物景观等作为教学素材。社区资源也是主题单元化教学重要支撑,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工作室等场所可成为校外美术课堂。自然资源如季节变化、自然现象等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现代信息技术在主题单元化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艺术作品,通过网络平台拓展教学资源。教材资源再开发是主题单元化教学关键环节,教师应批判性使用教材,根据主题需要重组整合教材内容。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7课 相同图样排排队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围绕规律美这一主题进行单元化设计。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收集生活中各种重复图案素材,如墙壁花纹、布料图案、饰品纹样等还可邀请服装设计或平面设计行业家长提供专业视角。导入环节,教师设计图案侦探游戏,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并记录重复排列图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排列特点,发现横向、纵向、交错等不同排列方式。创作环节采用小组协作形式,每组选择不同主题如动物王国、植物世界、几何王国等创作重复图案作品。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学生选择,如彩纸、印章、树叶等,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技法。作品展示环节,学生通过美术馆形式相互欣赏并进行点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重复图案应用,如服装设计、建筑装饰等,拓展学习视野。整个教学过程突破单一课时限制,可延伸至综合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墙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体验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

三、主题单元化美术教学实践探索与模式创新

主题单元化美术教学实践探索已在多所学校展开,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综合实践型模式强调跨学科整合,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突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互通。文化传承型模式注重传统文化价值挖掘,引导学生感受民族艺术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生活体验型模式关注日常生活审美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美感元素提升生活品质。社会服务型模式则强调美术社会功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艺术服务社会价值。创新思维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造力,通过头脑风暴、奇思妙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课程整合上,主题单元化教学可采用主题引领式、项目驱动式、问题解决式等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主题引领式以主题为核心,围绕主题设计系列活动;项目驱动式以完成特定项目为目标,如举办美术展览、编写艺术志等;问题解决式则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组织形式上,主题单元化教学打破固定课时限制,采用弹性化管理方式,根据教学需要调整课时分配。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5课 自然现象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设计大自然现象探秘主题单元。教学实践采用生活体验型与创新思维型模式结合方式,注重学生观察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单元开始教师应该组织自然观察周活动,引导学生每天记录一种自然现象,如雨后彩虹、云朵变化、日出日落等。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科学课知识,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形成原理,实现学科融合。创作环节采用项目驱动式方法,以四季奇妙变化为主题开展创作。春季表现花开绽放,夏季表现雨水丰沛,秋季表现落叶飘零,冬季表现雪花飞舞。学生可自选感兴趣季节,运用水彩、水粉、剪贴等多种技法进行表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现自然现象中奇妙瞬间。作品完成后,学生通过自然现象科学艺术展形式展示成果并邀请科学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强化美术与科学融合。延伸活动中,学生还可尝试制作简易天气记录仪,记录天气变化并进行艺术创作,使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形成长效学习机制。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化教学设计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理念构建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通过内容整合,实现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策略运用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资源开发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探索形成可推广经验,通过模式创新推动教学改革深入。未来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化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深化学科融合,构建完整评价体系,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红红. 大单元主题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究[J]. 万象,2024(30):151-153.

[2] 胡梦婕.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美术单元主题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2024(1):87-89.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4.01.030.

[3] 赵子杰.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J]. 新课程研究,2024(1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