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年级英语新教材自适应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黄晓蕴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三年级英语新教材背景下学生个体差异显著这一现实问题,探索构建适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且符合新教材要求自适应学习模式。通过需求分析确立目标,设计模式并开发资源,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及时调整策略,形成完整闭环。合理设计自适应学习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优化教学效果。此本文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对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三年级英语;自适应学习;新教材

一、三年级英语新教材自适应学习需求分析与目标设定

六年级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其认知发展特点表现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且个体间学习能力差异明显。新版英语教材强调全人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较传统教材增加了情境创设内容与多元文化知识,对教学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基于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结果显示,现阶段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波动较大;课堂参与度不均衡;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兼顾全体学生需求。这些问题导致学习效果欠佳,阻碍了因材施教目标实现。针对上述情况,自适应学习模式构建应着眼于以下目标:激发并维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创建符合新教材特点多层次学习路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精准化学习支持;建立科学合理评价机制。

学习内容方面,自适应学习模式需充分挖掘新教材特点,围绕核心词汇、基础句型、文化知识点等关键要素,设计难度递进学习材料,确保每位学生均能获得适合其认知水平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上,该模式强调多感官参与,结合三年级学生感知特点,通过听说读写多通道输入,增强记忆效果;同时考虑学生专注时间限制,将学习任务模块化处理,每个模块控制在合理时长内,保持学习效率。教师角色定位上,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支持者,通过持续观察、分析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自适应学习目标逐步实现。

二、三年级英语新教材自适应学习模式设计与资源开发

自适应学习模式设计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构建核心知识+拓展内容+提升挑战三层架构。核心知识层确保全体学生掌握教材规定必须内容,包括基础词汇、简单句型及核心功能表达;拓展内容层针对中等水平学生,提供深化理解与应用场景;提升挑战层则为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准备,包含高阶思维任务与创造性活动。这种层级设计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身水平基础上获得恰当挑战。模式运行机制采用诊断-分层-推送-反馈-调整循环流程:先通过前测诊断学生起点水平;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将学生分入不同学习层级;接着系统推送相应难度学习资源;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获得即时反馈;最后基于学习表现自动调整下一阶段学习内容难度。此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千人千面个性化学习路径。学习内容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将语言点融入真实交际场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学习活动组织则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同时兼顾趣味性与挑战性平衡,吸引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机制设计强调过程性与发展性,关注学生进步幅度而非横向比较,保护学习积极性。

以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为例,自适应学习资源开发可围绕假期活动主题构建多层次学习体系。核心知识层包含假期活动词汇与过去时态表达,通过互动绘本形式呈现,学生点击图片可听发音并看动画演示,巩固基础要素;学习任务设计为完成简单对话“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holiday? ”“I went to...”,确保所有学生掌握核心表达。拓展内容层增加情感表达词汇(exciting, boring, wonderful等)与连接词(and, but, because),通过情境视频展示不同假期活动场景与人物反应,学习任务升级为撰写简单假期日记,描述活动并表达感受。提升挑战层引入复杂句型与比较结构,学习资源为虚拟假期规划工具,学生可拖拽组合不同活动创建个性化假期计划;学习任务设为小组假期经历分享与最佳假期评选活动,要求运用多种句型与词汇进行表达与评价。系统根据学生前测成绩与学习进展自动推送适合资源,如发现学生过去时态掌握不佳,则增加相关练习;若学生完成当前层级任务正确率超过85%,自动推送更高层级内容,实现动态难度调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三年级英语新教材自适应学习评价体系与调整策略

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是自适应学习成功实施关键环节。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与新教材要求,构建多维度、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学习兴趣评价、语言能力评价、学习习惯评价三大维度。学习兴趣评价主要通过参与度指标、任务完成质量、自主选择行为等方面考察;语言能力评价涵盖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表现;学习习惯评价则关注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系统自动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四种形式,全方位反映学生表现。评价结果呈现方式采用进步指数而非传统分数,强调个体进步幅度而非横向比较,避免挫败感产生,保持学习积极性。评价频率遵循小步快跑原则,单元内小型评价与阶段性综合评价相结合,既保证即时反馈又确保阶段性成长可见。

以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为例,自适应学习评价体系与调整策略应用具体呈现。该单元围绕良好习惯主题,评价设计分层实施:基础层评价关注健康习惯词汇掌握情况与简单表达“I usually/always/sometimes...”准确使用,采用趣味配对游戏自动记录学生回答速度与准确率;中等层评价关注频率副词正确使用与习惯描述完整性,通过健康习惯调查表记录学生采访同伴结果与语言表达流畅度;挑战层评价则侧重建议句型“You should...”与原因表达“because..”.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完成健康生活顾问角色扮演,为虚拟人物提供合理建议。评价结果自动生成个性化反馈报告,显示学生各层级表现与进步空间,同时推送针对性调整建议。若发现学生在频率副词位置使用存在普遍困难,系统会推送专项练习与动画讲解;若学生对建议句型掌握不足,则增加情境对话练习机会。

结论:三年级英语新教材背景下自适应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究表明,基于学生认知特点与新教材要求设计学习模式具有显著教育价值。通过需求分析确立合理目标,多层次设计学习内容且开发丰富资源,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并实施动态调整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此探究凸显技术支持下个性化教学可能性,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路径。未来探究应进一步关注自适应学习环境中师生互动方式转变,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推动自适应学习模式持续优化,为基础教育阶段因材施教理念实现贡献智慧。

参考文献

[1] 王晓娜. 关于小学英语学习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34):36-37.

[2] 姚盛. 小学英语"自适应"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11):94-96.

[3] 郑妮. 基于智慧学习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6):124-128. 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2.0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