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媒体视域下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的特色之路

作者

马俊

希望出版社 山西省太原市 030012

本文对融媒体视域下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的特色之路进行了研究,阐述中小学教辅出版现状,思考复合出版方向,提出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传统与创新结合思路,围绕构建多维融合出版生态、教辅复合出版内容重构、持续拓展教辅复合出版深度进行细致化讨论,提升出版效果。【关键词】 融媒体 中小学教辅 复合出版 路径

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一致是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探索融媒体视域下的具体创新方式,以融媒体手段为出版过程赋能,开发各类新型出版产品,支持学生各类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深化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一、中小学教辅出版现状

目前中小学教辅出版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传统教辅、数字教辅,其中前者指的是国家规定正规教材之外的寒暑假作业、练习册、教学辅导书、地方教材等,后者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各类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以数字形式纳入信息库中,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信息筛选、整合、加工、编辑,再以网络出版、U 盘、光盘等形式进行市场营销的一种出版活动。对比传统教辅,数字教辅设计模式多样,并与出版平台、传播渠道适应,逐步开始在中小学教辅出版中占据主流位置。

二、做好融媒体视域下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的思考

融媒体视域下,做好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必须灵活应用新媒体、传统媒体,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精心研讨、编写,发挥互联网技术特性,融入新时代教学理念、方式,为学生提供互动性、数据化、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一)课上与课下结合

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产品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必须能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环节,包括不限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作业完成、反思总结等,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结合,不能将其单一视作课后练习单元、课堂附属物等,保持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辅产品功能[1]。

(二)线上与线下结合

目前线下学习仍占据主导地位,而融媒体视域下,实现对各类新媒体手段的灵活应用,增加线上学习比例,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辅资源,并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个性化评价,协助学生把握自身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劣势,把握学习重点,持续提升学习效率。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赋予了学生课程学习更多的可能性。

(三)传统与创新结合

在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时,既要引入新的数字化手段,也要遵循传统教辅出版规律,打造契合当下课程教学需求的教辅产品,发挥其联合作用,让学生能顺利过渡到新的学习模式下,稳定提升学习效率。

三、融媒体视域下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路径

(一)构建多维融合出版生态

首先,采取虚实结合的教辅内容呈现方式。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时考虑融媒体的具体引入方式,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教辅内容的虚实结合,提升教辅产品趣味性。一是进行 AR 技术、VR 技术的灵活应用,扫描中小学课本插图,构建 AR 动态模型,如进行化学课中可交互分子结构演示,具象化呈现抽象概念,辅助学生理解;通过VR 技术构建虚拟场景,支持学生高危实验操作,在出现操作失误、不规范等问题时,发出告警信息,提醒学生予以纠正。二是 MR 场景重建,通过混合现实技术重现教材中的相关场景,如为学生配置 MR 眼镜,使其能“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赤壁战争、飞夺泸定桥等,近距离观察古代战船构造、现代战争场面,引发学生深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利用虚实叠加技术对比各个历史阶段的地貌变迁,协助学生学习相关地理知识,提升时空认知能力,这些都是传统教辅产品难以达到的效果。三是区块链版权保护体系,签署智能合约,规范执行数字教辅版权交易,每项交易对应唯一的数字指纹;构建分布式存储的教辅内容确权数据库,避免优质教育资源被窃取或者非法篡改。

其次,开发智能化学习支持系统。依据融媒体优势,创新性地开发智能化学习支持系统,使其以新的教辅产品面貌辅助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以下学习辅助功能。一是自适应学习引擎,系统基于海量的习题库 AI 推荐算法,结合学生的错题记录、成绩波动等,智能化调整习题难度,夯实学生知识体系,补充知识漏洞;通过学习路径可视化看板,教师在后台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重点标注薄弱环节,在实际教学时更具针对性,并可结合学生现状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指导学生侧重性学习 [2]。二是多模态交互测评,以中小学英语学习为例,通过英语口语测评系统,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技术,录入学生口语,识别口语误差,生成发音矫正建议;利用作业批改 AI 技术,识别学生作文框架、修辞应用、语句通顺情况等,提供文体风格优化方式。三是云同步学习生态,引入跨终端数据同步技术,保障PC 端、PAD 端、手机端学习进度有效衔接,提升学习效率;学校 - 家庭数据互通,教师、家长可随时查看学生学习状态、作业完成情况等,形成家校一体化学习干预机制。

(二)教辅复合出版内容重构

首先,内容分层开发。一是依据融媒体工具进行教辅复合出版内容分层开发,引入概念树模型,全面梳理教材各章节知识脉络,关注不同模块知识的关联情况,设置思维导图知识图谱,方便学生“按图索骥”;用不同色块标注基础内容、拓展内容、创新内容,再分别给出二维码链接,学生扫描二维码获取数字资源,便利学习过程,避免教辅纸质资料丢失。二是拓展数字资源功能,搭建教辅微课资源库,构建教材知识三级结构体系,包括基础概念解析→典型例题精简→易错难题警示;提供历年的真题库,并每年予以更新,学生可按照年份、知识点、难度等关键词筛选 [3]。三是直播服务,基于学生教辅产品应用效果,进行学情分析,确定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根本所需,开设“靶向直播”,进行专题讲解;双师课堂,实现普通班级、名校教师的实时互动,分享先进的学习理念、方法。

其次,采取跨媒介叙事方式。一是教辅资料的另类呈现,如参考漫画分镜方式,通过 Q 版人物演绎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嵌入互动游戏,学生参与教材中相关故事的决策,影响故事进程,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二是传统文化技术活化,如利用AR 技术搭建李清照数字人,吟咏《声声慢》,让学生带入场景,解析其中的意象应用技巧,深化学习体验。

(三)持续拓展教辅复合出版深度

首先,坚持“内容为王”出版原则。在应用融媒体工具的进程中,也需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融合出版的出发点、落脚点最终仍需围绕在中小学课程教学层面,紧贴中小学教材内容,以服务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率为最终目的 [4]。

其次,打破用户界限。面对教师群体,提供学生学习现状分析、课件数据库等功能,面对学生群体,提供课前预习辅助、课中重点把握、课后习题针对性提供等功能。通过差异化功能布置,打破用户界限,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体现“智慧教育”先进性,为学生学习过程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结语

综上,文章就融媒体视域下中小学教辅复合出版的特色之路展开了深入探究,以上提出的各类出版策略是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与创新性应用基础上得来的,因此具备较高可行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满足了学生多元需求。

注释

[1] 吴昕 . 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出版业的融合发展 [J]. 河南社会科学,2022(9).

[2] 王东芳 . 关于出版中小学教辅图书的思考 [J]. 休闲,2021(11).

[3] 翟永勇 . 数字教辅出版的思考与探索——以《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辅》为例 [J]. 编辑学刊 , 2022(1).

[4] 刘娜 .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建及商业模式探究——浅谈中小学教辅出版创新发展思路[J]. 传播与版权,2021(11).

作者姓名 马俊 1984 年 12 月 29 日,民族汉族 性别女 籍贯 山西太原 ,职称 中级 学历, 本科 研究方向 中小学教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