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如何进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作者

徐水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秦皇岛市066100

关键词:素质,重要性,创新

新时代对工匠精神的需求迫切,因此,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职学生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技艺上精益求精、技能上追求高质量,使高职学生明确尊重劳动以及尊重人才的重要性,即能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助力,也增强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高职院校新时代工匠精神

黑格尔说精神是知自身的现实的理念,工匠精神作为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物,具备积极的含义。而工匠精神始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工匠精神原本隶属于精神范畴,但于职业本质而言,具有更多意义。

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种观念品质,是事物在发展中表现的优良特性,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是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的表现。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观,也可以是行业内在文化的体现,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准则,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体现出人们的职业操守。其次,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工匠精神更是工作富有热情、沉迷于创作的体现,它已然迁移至教育、伦理中,如今,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它凝结了劳动者精益求精态度和优秀品质。做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理解工匠精神的定义和内涵,以教育改革创新为核心,在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与变动中,呈现出垂直细分的态势,培养面向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中的工匠精神特别注重学生技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工匠本身出发,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职业操守的认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的时代精神。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从基础做起,必须在每一门课程中贯彻实施。

高职院校是培育工匠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学生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更能体现教育与劳动的结合不可移易,而劳动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更能体现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发挥自身价值。而工匠精神更重视个性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现状及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提供了精神文化平台,职业院校更注重自身的特色性,以此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院校以培育大国工匠为目标,注重高校学生精神品质与职业操守,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经验,学生积极参与工匠精神培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习得工匠精神的优秀品质。

如今,高职院校能够充分认知工匠精神,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培育意义与培育要求,对于教师来讲。大多能够意识到工匠精神重要性与时代意义,能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对工匠精神进行解读,进行职能教学时通常会穿插工匠精神的内涵。

虽然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了大量工匠精神培养的工作,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它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对于很多高职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目标尚不明确,难以将工匠精神应用在实习与生活中,缺乏对自身专业的认同以及自我认同,对工匠精神理解仍停留在体会中,不能将工匠精神内化到自我意识中,学生所能习得工匠精神的效果则较为低下。另一方面,学习自律能力、学习专注程度不高,进行技术学习时需要耐心专注,进行技术学习时需要耐心专注。

在学校层面上,忽视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实际应用中还是重技轻艺,忽视思想建设。倾向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通识教育以及理论教育,课程设置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等方面,相关教育资源有待补充另外,还表现在文建贫瘠,缺乏情境引导力。重技轻艺的任务化处理方式,职业院校较为重视学生的就业率,教师上课时难免对技术、技能方面更有所侧重。

在社会层面上,由于受网络等大环境的影响,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如,有些学生忽略了自身精神世界的建设,存在受到功利文化的侵袭,重视效率,重产轻能,部分企业纯粹追求利润空间的最大化,部分企业中确实存在媚上欺下的不良风气,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忽视了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建设。

三、如何培育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建议

如今,国家更为需要具备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工匠创新工艺,高职院校应充分意识到自身教育性职能,教师应以将工匠精神融合至自我意识中,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识更加深刻,为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提供支持与引导。

要建立“职业锚”,善于使用国际所认可的职业能力测试,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长与学校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高职院校要不断进行自身建设,使个体根据自我个性发展,树立职业锚需要相关数据的辅助通过自我观。工匠精神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夯实坚定信念,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匠技,重视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应当完善自身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开展类似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活动,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课程建设,加强校企沟通,立足于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层面,高职院校应当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将工匠精神真正熔铸于思政课程之中。

高职学生应有意识地训练自身价值意识,在社会浪潮中不会被动的随波逐流。学生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政府应当加大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也可以联合社区开展相关活动,增强社会引领,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帮助学生厘清职业脉络,使工匠精神切实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精神文化建设在于教师、学生以及校风,高职院校领导应与企业进行沟通,搭建网络职业价值观传播矩阵,重视学生的匠德、匠心以及匠规,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制定净化网络传播环境的政策措施。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家长也要时刻关心孩子的精神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用优秀的家风来影响孩子。

如今,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应以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育价值作为切入点,高职院校应当将其作为教学常态化来驱动,通过全方位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学校应当注重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学校应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察,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使学生深入地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工匠观念,把德育工作放置在首位,推动素质教育,开创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文创产品,将工匠精神熔铸在学校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叶丽莎,何倩仪,姜艺琳,戴伊雯,粟郁.工匠精神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12):149-155.

2、苏战涛.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0(24):39-41.

3、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陈劲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曾泓华,周扬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