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翼坤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苏蒙实验学校014000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更强调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适应教育转型发展趋势,创新优化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组织形式,巧妙灵活设计趣味化、多元化音乐学习活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基于此,下文就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注重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核心素养理念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为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教师应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指导自身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不断强化学生主体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升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实现教育改革的要求。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动音乐学科教学创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以新思想、新理念来审视音乐课堂,创新教学手段。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转变认知理念,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整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活动更丰富、教学形式更多样,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此,便有效促进了音乐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类音乐文化不断普及与传播,这为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音乐文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各种类型的音乐文化提供了机会。在此背景下,学生对音乐形式、音乐文化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其自身音乐审美取向也在无形中产生了变化。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需要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托,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带领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智慧,如有的音乐作品中蕴藏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有的作品则极具地方文化特色。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赏析、感受这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与音乐魅力,能够逐步锻炼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2.1创设多元情境,调动多重感官,丰富课堂体验

音乐教学始终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作为育人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音乐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结合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我们可以明确地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从主体性原则出发,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需求、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获得核心素养教学成果。音乐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艺术性,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很容易在音乐学习中遇到困难。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发展特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围绕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原本抽象的音乐情感、音乐旋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其中,推进学生审美感知、自主音乐需要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迸发出更强烈的艺术表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保障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2.2设计音乐表演活动,提升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表演欲望强烈的年龄段,其表现欲望、表演兴趣与好奇心较强,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表演活动。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学科教学内容,规划设计趣味化、实践化音乐演出活动,包括独唱活动、表演唱活动、合唱活动等,借助多元化活动,为音乐课堂添加魅力与乐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逐步提升学生音乐知识学习质量,发展学生音乐作品演奏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打麦号子》这一首音乐作品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实施《打麦号子》表演活动,先引导学生自主赏析音乐作品,再鼓励学生开展音乐作品独奏、合奏活动,在合作演奏中需要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或者融入各种不同动作、行为等,提升学生音乐作品表现能力、音乐表演展示能力与音乐作品赏析能力,发展学生音乐学科综合能力。此外,在音乐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开发挖掘不同的音乐主题,组织实施多主题表演活动,比如以“四月音乐表演”为主题,以“弘扬春天风采,声入人心”为立足点,指导学生搜集与春天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音乐主题演奏活动;以“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我国传统音乐作品,包括民歌、京剧、豫剧等,进行音乐作品演奏,借此提升学生音乐作品演奏能力、表达展示能力等,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逐步拉近。

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教育的过程中,音乐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精神,开阔视野,同时帮助学生缓解一定的学习压力,予以学生心理上的慰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的以基本音乐知识传授,或单纯以学唱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再满足当前音乐教学的需求。一线音乐教师应充分反思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并立足《课程标准》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与调整,以丰富、多元的方式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音乐欣赏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燕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多声部音乐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1(4):51-58.

[2]韩淑梅.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渗透节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1(8):31-33.

[3]邱越维.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W国际小学为例[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