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生平衡能力训练方法研究
刘磊
彭州市特殊教育学校611931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普遍关注,大家对特殊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学习和生活都倾注了大量的爱心,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特殊学生平衡能力训练为例,爱心人士、家长以及教育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使得特殊教育学生平衡能力训练更加科学有效。在本文中将主要针对这一能力训练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生平衡能力;训练方法;有效策略
平衡能力是人维持姿势、动作以及适应环境的关键能力,而特殊教育学生由于神经发育异常、肌张力障碍、感知觉统合失调等客观原因的存在,经常性的摔倒,运动协调性较差。此外特殊教育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引导才能勉强达到正常水平。其中平衡训练是基础训练。教师通过生活化、游戏化以及差异化的训练活动可以显著改善特殊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在本文中将先分析当前特殊教育学生平衡能力障碍的原因,然后制定具体的训练策略。
一、特殊教育学生平衡能力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性原因
特殊学生缺乏平衡能力,最直接的原因是生理性原因,由于罹患脑瘫、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类疾病,导致感觉输入和运动控制异常,影响到了身体的平衡能力的发展。此外还有可能由于肌肉骨骼系统问题而影响平衡能力,例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等,导致肌肉力量较小,关节活动度不足。此外特殊学生还有可能是受到了遗传性共济失调等遗传因素的影响而缺乏平衡能力,或者是意外遭受了伤害,如头部受伤、脊髓损伤等等。
(二)心理性原因
专家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压力以及情绪问题也有可能对特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使其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平衡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还有的特殊学生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多动症,在学习和生活中难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姿势。
(三)环境性原因
特殊学生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其平衡能力的发展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如果特殊学生生活在缺乏包容关怀的社会环境中,很有可能对学习和生活丧失信心和勇气,进而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导致平衡能力训练次数和频率降低。此外,还有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平衡能力训练机会以及训练环境。
二、特殊教育学生平衡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生活化的训练活动,提高特殊学生的参与度
专业的康复训练设备十分昂贵且操作复杂,特殊教育学校由于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难以承受相应的代价。因此,特殊学校可以基于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场地来开展生活化的平衡能力训练活动,鼓励教师利用教室、走廊、操场等场所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情境性训练活动,并且从现实生活中出发寻找相应的训练器材以及辅助设备。既能丰富平衡能力训练的形式,还能让特殊学生眼前一亮。例如,在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走路训练时,教师可以为特殊学生提供水杯、课本等辅助工具。然后将学生带到教室以外的走廊上,让学生进行端水杯行走训练以及跨越障碍物训练。在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沟通,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描绘平衡能力训练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平衡能力训练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自制一些低成本的辅助用具,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来丰富平衡能力训练活动。例如,制作pvc管平衡杠、制作软件斜坡等等,从而为生活化的平衡能力训练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游戏化训练活动,丰富平衡能力训练形式
特殊学校的教师除了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资源,用于开展生活化的平衡能力训练活动以外,还需要积极设计各种趣味游戏,让特殊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敞开心扉,拥抱集体,开展更多潜移默化的平衡能力训练。游戏化的平衡能力训练活动可以降低学生的抗拒心理,这对教师而言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需要做好设计工作游戏中的调节工作、学生情绪的安抚和调动工作等等,甚至还要将学生进行分级分类,分别设计相应的平衡游戏。如对于脑瘫类学生则要设计一些静态平衡类的游戏,而对于孤独症学生则需要设计更多的动态协调类游戏,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来。以感官统合平衡游戏为例,这样的游戏是为了刺激学生前庭觉,进一步提高重心调节能力。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相互抛接沙包。待学生适应游戏环境以后再提高难度,如让学生坐在大龙球上抛接沙包。之后教师再尝试着晃动球体来增加难度。教师还要认真观察,对于一些缺乏参与积极性或者本身患有孤独症的学生则需要进行更多的语言激励和物质奖励,提高学生的平衡游戏参与度。为了提高游戏效率,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视觉提示,提供即时奖励。教师还可以和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让家长也参与到这些平衡游戏活动中来,让家长设计部分游戏项目并提供游戏资源。家校共同努力来强化平衡能力训练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活+游戏+辅助三位一体的平衡游戏训练模式。此外,体育教师和生活适应课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训练活动,让平衡能力训练更加广泛和科学。
(三)开展多感官整合训练,强化学生平衡能力
教师除了要带领特殊学生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平衡能力训练活动以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感官整合性训练,从而实现平衡能力训练活动提速提效。首先是视觉辅助训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镜子给特殊学生,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或他人走路的姿势或者是追踪移动的物体。在此过程中特殊学生要进行重心调整,确保做出教师所要求的动作。然后是前庭觉刺激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转椅和秋千来让学生开展训练活动。教师负责操控旋转和摇晃的快慢,逐步增强特殊学生的前庭平衡功能。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特殊学生开展触觉反馈训练,如让学生光着脚在不同材质的地面上行走,并且用语言来描述感觉,草地、毛毯、水泥地、地板砖此刻也变得具象起来。特殊学生会逐渐地调动多种感官来参与平衡训练能力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特殊教育学生所开展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研究活动以及实践探究活动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所形成的训练策略会对特殊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作为教师应当及时地总结成功经验,对特殊学生进行动态评估。学校领导者更应当将平衡训练纳入学校主体课程,构建教师+康复师+家长协同支持网络,组织全校教师不断地优化平衡能力训练设计,丰富平衡能力训练活动,提高特殊学生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其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蔡晓冰,杜熙茹,莫增煜.音乐感统游戏对视障学生平衡能力及心境影响的实验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3,v.42(01):12-16.
[2]钟昭金,杜熙茹.广州市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出版者不详],2022.981-982.DOI:10.26914/c.cnkihy.2022.005786.
[3]韩金媛.游泳运动对特殊学生身心影响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三届国际水中运动论坛,[出版者不详],2021.18-19.DOI:10.26914/c.cnkihy.2021.06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