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儿童经验的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

作者

沈小燕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 215234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儿童经验的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大班“我的家园”主题为例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儿童经验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详细阐述该主题班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以及成效评估,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促进班本课程的有效开展,提升幼儿的学习体验与综合素养。

关键词:儿童经验;班本课程;大班;我的家园

一、引言

幼儿教育的核心在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儿童经验在此进程中极为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要为幼儿打造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其多方面发展需求,让幼儿在快乐童年收获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班本课程以班级为依托,依据幼儿兴趣与需求开展,能紧密贴合幼儿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经验,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的家园”这一主题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此主题的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可引导幼儿深入认识生活环境,增强对家园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助力幼儿在认知、情感及社会交往等多方面实现发展。

二、基于儿童经验的班本课程设计理念

(一)以儿童为中心

班本课程设计必须将儿童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与想法。在“我的家园”主题课程设计之初,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等手段,了解幼儿对家园已有的认知以及好奇点,如幼儿对家中各类物品用途的好奇,对小区设施及邻居关系的浓厚兴趣等。基于这些了解,教师确定课程内容与活动形式,确保课程能够切实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经验的连续性与拓展性

儿童学习是基于已有经验持续建构与拓展的过程。在课程设计时,要注重把幼儿关于家园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相衔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深化。例如,幼儿虽知晓自家所在楼层,但对楼层结构与建造过程并不了解,课程中便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小区建筑、观看建筑施工视频等活动,帮助幼儿拓展这方面的经验。

三、“我的家园”主题班本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含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维度。认知目标为让幼儿了解家庭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认识小区设施、周边环境及社区工作人员职责,知晓一些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统习俗。情感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家庭、小区和家乡的热爱,增强归属感与自豪感,激发其关心家人、关爱社区以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能力目标在于提高幼儿的观察、语言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使其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其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家园的认知与感受。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我的家”“我们的小区”“家乡美”三个板块。在“我的家”板块,通过家庭相册分享会,幼儿分享家庭成员及趣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开展我的房间大揭秘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房间布局、绘制平面图并整理房间,培养自理能力;进行家庭职业大调查,让幼儿访谈父母、制作职业卡片,感受不同职业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我们的小区”板块中,组织小区设施大发现活动,幼儿实地观察记录小区设施用途与规则;开展小区地图绘制,幼儿分组绘制地图标注重要信息,培养方位感与合作能力;进行社区工作人员采访,邀请相关人员来园,幼儿采访后制作感谢卡片。“家乡美”板块,开展家乡美食知多少活动,幼儿通过调查、品尝了解特色美食并尝试制作;利用图片、视频介绍家乡景点,组织亲子游览并分享记录;邀请民间艺人展示家乡传统手工艺,幼儿学习制作技巧。

四、“我的家园”主题班本课程实践过程

(一)导入阶段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的温馨视频,引发幼儿对家园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对家的认识与感受,以此导入“我的家园”主题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包含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观察与体验以及创意表达与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时,根据课程内容将幼儿分组,如绘制小区地图时,幼儿分组讨论分工,负责观察记录、绘制线条、标注名称等,借此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合作能力与团队意识。实地观察与体验环节,组织幼儿到小区实地观察,在小区设施大发现活动中,幼儿仔细观察设施并记录,在社区工作人员采访活动中勇敢提问,这种亲身体验让幼儿获得直观深刻的经验。创意表达与展示方面,鼓励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创作家园相关作品,在语言活动中创编家园故事、儿歌并表演展示,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与表现力。

(三)总结与反思阶段

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总结反思。幼儿分享课程收获与感受,教师引导幼儿回顾课程内容、梳理知识脉络。同时,教师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例如针对课程实施中部分幼儿小组合作沟通不畅的问题,在今后课程中加强对幼儿合作技巧的指导。

五、“我的家园”主题班本课程实践成效评估

(一)幼儿发展评估

从幼儿发展评估来看,涵盖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和能力提升。认知发展上,通过观察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课程后的测试,发现幼儿对家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多数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家庭组成成员、小区主要设施用途以及家乡特色文化。情感态度方面,从幼儿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知,其对家园的热爱之情明显增强,在社区工作人员采访活动后,幼儿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主动问好,且在与同伴分享家庭故事和家乡经历时充满归属感与自豪感。能力提升上,幼儿在实地观察中能细致观察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协商分工,在创意表达活动中作品富有想象力与个性,其观察、语言表达、合作和创造力等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师专业成长评估

教师专业成长评估包括课程设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反思与研究能力。通过本次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师对基于儿童经验的课程设计理念理解更为深入,能依据幼儿兴趣和需求合理设计课程目标、内容和活动形式,课程设计能力显著提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参与,在观察幼儿、指导学习、处理课堂问题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课程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反思与研究能力,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

六、结论

基于儿童经验的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幼儿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高度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借助整合性课程内容和多样化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丰富学习体验,推动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全面发展。以大班“我的家园”主题为例的实践表明,该课程模式既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升综合素养,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家园合作深入开展。在未来幼儿教育实践中,应进一步推广完善基于儿童经验的班本课程,为幼儿营造更优质适宜的学习环境,助力其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持续探索创新课程设计与实践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幼儿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谢海云.班本主题视角下幼儿劳动课程的实施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11):35-37.

[2]杜鹃,彭辉.幼儿园“儿童友好”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现代教育,2024,(09):57-64.

[3]林思吟.幼儿园二十四节气班本课程的价值与实践策略[J].教育观察,2024,13(15):54-56.

[4]王佩妤.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趣味构建——以“滚动吧,幼儿”班本课程开发为例[J].亚太教育,2023,(10):44-47.

[5]韩景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思与行[J].中国教育学刊,2023,(03):108.

[6]魏玉萍.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3,(0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