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蟹玉环

作者

吴依桐

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25000

摘要:本文聚焦螃蟹新品种“白玉蟹”,在阐述传统螃蟹市场困境与高端市场被进口产品主导的背景下,介绍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团队育成白玉蟹的过程。详细分析白玉蟹的优势,其壳色雪白、口感清甜、香味浓郁、体型肥硕、营养丰富。重点探讨白玉蟹与东方美学的融创,在色彩形象上,白与黄交融契合“素以为绚”理念;形态与意境上,呼应传统艺术形象,展现自然灵动之美;文化寓意方面,承载吉祥、清白、金榜题名等美好寓意。白玉蟹有望突破传统市场局限,在高端市场崭露头角,开启螃蟹产业创新与文化融合新篇章,推动文化与美食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白玉蟹;东方美学;螃蟹市场;品种繁育;文化寓意

《四库全书·蟹谱卷下》曾记载“秀洲华亭县出于三泖者最佳,生于通陂塘者特大,故乡人呼为泖蟹”。秀洲华亭县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区,这里曾出现过很多又大又肥的白蟹,被称为泖蟹。从地理位置及白蟹特征等方面来看,这里所说的白蟹就是白玉蟹的前身。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教授团队历经多年选种、试验、育种……优中选优,终于获得了稳定繁殖的白玉蟹。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螃蟹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螃蟹高端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来自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帝王蟹、雪蟹等品种,凭借品牌优势与成熟的营销体系,成为高端餐饮与礼品市场的宠儿,长期主导着高端消费场景。2023年,中国冷冻螃蟹进口额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中,中国进口活蟹总额达到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6%,帝王蟹占所有活蟹进口量的三分之二,雪蟹和毛蟹占三分之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螃蟹市场。以大闸蟹为例,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仅在江苏、浙江等传统大闸蟹产区,每年的产量增幅就达到 15% - 20%,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频发。许多蟹农反映,过去几年大闸蟹的批发价格平均每年下降 10% - 15%,一些中小养殖户甚至面临亏损的困境,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利润空间渐趋狭窄。许多蟹农与经销商面临很大的销售压力,传统螃蟹市场逐渐步入薄利时代。

白玉蟹的出现恰逢其时。其以壳色雪白、宛如凝脂著称,其色泽亮度显著高于常规青蟹,甚至蟹体内物质都清晰可辨,宛如一件精美的白玉雕琢品。在口感方面,白玉蟹更是表现卓越。经500位消费者感官评估,我们发现其甜度得分比普通蟹高出20%,那种清甜如蜜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同时,白玉蟹的可食部分醛类物质含量比普通蟹高2倍,经电子鼻感官测定,其香味浓郁度也比普通蟹高20%。从体型上看,成熟期的白玉蟹单个质量超过青蟹22%,更为肥硕壮实。不仅如此,白玉蟹营养丰富,其可食率、肥满度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青壳蟹,是营养与美味兼具的优质食材。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需求已超越了单纯的食用层面,开始深度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与美学价值。白玉蟹的出现为螃蟹市场带来了新的元素与活力,它与东方美学的契合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

其一,在色彩形象上,白玉蟹通体洁白,这种白色在东方美学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白玉蟹”之名,首见于元代王元恭在《至正续志》中的记载:“称其白玉蟹,因盐酒醉后,蟹钳洁白如玉”。白色,在东方美学的色谱中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自古老的《周礼》便确立了“六艺”之“白”,将其纳入正色之列,被赋予了纯净、高洁、雅致的象征意义。它那洁白的蟹钳,恰似无瑕之玉。“君子比德如玉”,玉在东方文化中本就是美德与灵性的化身,蟹钳如玉,仿佛是自然将这种高贵的品质赋予了白玉蟹。它如同冬日之雪,覆盖大地而不染纤尘,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契合了东方文人墨客对清雅之境的追求。当我们凝视一只白玉蟹,其白色蟹钳映入眼帘的瞬间,仿若能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世的纯净气息,如同置身于静谧的竹林深处,听风拂竹叶,唯见一片皎洁。

而白玉蟹又并非仅有单一的白色,在其白色的掩映之下,还透着若隐若现的蟹黄之色。这橙黄,恰似破晓时分穿透云层的朝阳之光,给人以温暖与希望之感。在东方美学中,黄色为中央之色,象征着尊贵、吉祥与繁荣。如古老的紫禁城,以大片的金黄琉璃瓦彰显皇家威严与昌盛国运。白玉蟹身上的橙黄,虽不及皇家那般浓重的金黄色彩,却以一种更为内敛、含蓄的方式,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尊贵,它像是金秋时节成熟的稻谷,承载着大地的馈赠与生命的恩泽,低调而不失高贵地诉说着自然的奥秘。这种白与黄的交融,恰似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设色技法,以淡白为底,晕染金黄,营造出一种既清新淡雅又不失庄重华贵的色彩氛围,生动诠释了东方美学中的“素以为绚”理念。它以白色为主调,简约而不简单,虽无斑斓绚丽之色的堆砌,却凭借白色与橙黄的精妙搭配,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绚丽之感。犹如水墨画中,仅以黑白二色,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便可勾勒出万千世界的神韵与风姿。。

其二,从形态与意境来看,白玉蟹的形态与传统东方艺术中的某些形象有着微妙的呼应。其蟹壳的圆润线条与古典绘画中经常描绘的明月、玉盘相似,圆润而富有光泽,给人以圆满、和谐的视觉感受。蟹壳边缘微微隆起的弧线,在白色的晕染下,仿佛是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而成的流畅线条,彰显出一种简洁而优雅的美感。其蟹钳部分,在某些特定角度与光线下,会呈现出近乎透明的质感,这种若有若无的视觉效果,恰似绘画中用淡墨轻描出的线条,空灵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当白玉蟹在水中、盘中时,其姿态或悠然自得,或张牙舞爪,生动地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生命力与灵动之美,这正契合了东方美学中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仿佛是一幅动态的画卷,展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

其三,白玉蟹在文化寓意方面深度融入了东方美学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被赋予了众多美好寓意,如吉祥、富贵、长寿等。白玉蟹因外壳似玉,自然而然地承载了这些寓意,成为了吉祥的象征。在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中,白玉蟹若作为食材或装饰元素出现,不仅能增添美食的文化氛围,更能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这与东方美学中强调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相得益彰。

白玉蟹的洁白外壳,犹如霜雪般纯净,这一特性使其在文化寓意上首先与“洁身自好”的品德产生了共鸣。在东方文化的长河中,“清白”始终是一种备受尊崇的品质境界,如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诗人以清白之躯坚守正道,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白玉蟹的白色恰似这一清白理念的具象化呈现,它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君子,身处尘世之中却能不被污浊所染,在泥沼与清流之间,始终保持自身的纯净与高洁,这种品质与东方美学所倡导的内在精神美相契合,成为文人墨客笔下自我砥砺与相互赞誉的象征意象。此外,古代科举设有三甲之制,其中一甲地位最为尊崇且获取难度极高。螃蟹身披厚壳,恰似壮士所披战甲,因而被视作一甲的象征。古时常用“蟾宫折桂”来形容高中状元,而肥硕的螃蟹凭借其蟹爪仿若能够攀折桂树之枝叶,如此便有了“金榜题名”的美好兆头。再者,蟹生于水中,对水有着特殊的亲和与助力,若随身佩戴一甲折桂白玉蟹当作护身符,仿若能得五行属水的灵蟹庇佑,可有效化解纷扰是非,令财运得以进一步提升与昌隆,在东方美学的文化语境里,这小小的白玉螃蟹承载着人们对功成名就与顺遂如意的殷切祈愿与无限向往。

作为螃蟹新品种,在现代繁育技术的助力下,白玉蟹不仅在品质上具备壳白、味美、营养丰富等诸多优势,更契合东方美学对自然、雅致、和谐的追求,有望满足消费者对于高端、特色国产螃蟹的期待,突破传统市场的局限,在高端市场展露头角,成为兼具文化与品质的新兴力量,开启螃蟹产业创新发展与文化融合的新篇章,也让古老的东方美学在现代美食文化中焕发出熠熠生辉的光彩,促进文化与美食产业的协同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