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共生理念下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作者

沈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215228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共生理念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影响。通过行动研究法,在班级中营造共生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共生理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其自我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共生理念;小学生;管理能力;行动研究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日益受到重视。共生理念强调个体与环境、他人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为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旨在将共生理念融入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行动策略。

一、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与发展阶段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目标设定、计划制定、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初步学习自我管理基本技能,如规划、目标设定、时间管理等;到了小学阶段,他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技能,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策略。具体表现为:

规划能力: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这需要他们了解学业要求,分析任务难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顺序。

目标设定能力:学会设定明确、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以更好地驱动和指导学习行为。

时间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区分事情的紧急与重要程度,优先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和休息。

自我监控能力:具备对自己行为、学习进程和目标的反思和评估能力,能够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行为。

二、基于共生理念的行动研究策略

(一)营造共生环境

创建积极向上、鼓励自主管理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氛围,让学生在相互影响和支持中成长。例如,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活动,设立班级岗位,让学生轮流担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课本通过讲述小明从一开始依赖父母帮他整理书包、穿衣服等,到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学会自己动手做这些事情的故事。这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逐步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如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等,为营造自我管理的共生环境奠定基础。

《班级的小主人》 :在这个案例中,描述了一个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担任班干部,负责班级的各项事务,如卫生检查、纪律监督等。这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一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还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这种共生环境下,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为班级的良好发展努力。

(二)开设相关课程与培训

设置专门的自我管理课程或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自我管理教育,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传授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如组织主题班会,讨论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管理时间等。

例如,《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可以用于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教学。小马在面对过河的困难时,它最初害怕和犹豫,这反映了面对未知时的恐惧情绪。但它通过自己尝试,最终成功过河,体现了勇敢探索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学生可以讨论小马的情绪变化,以及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怎么做,从而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勇敢面对困难。

《蚂蚁和蝈蝈》 :用于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的教学。蚂蚁在夏天辛勤劳动,储备食物,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蝈蝈只顾玩耍,没有为未来做准备。冬天来临时,蚂蚁安然度过,蝈蝈则陷入困境。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明白合理安排时间、设定目标并付诸行动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和设定目标。

(三)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通过奖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自我评价:每周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的表现,根据老师提供的标准,如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与同学友好相处等,给自己打分。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同学互评:每月组织一次同学互评活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彼此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表现。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自律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例如,小组内成员可以评价某同学在小组讨论时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通过同学互评,让学生们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教师评价:老师定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等。根据观察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例如,对于在自我管理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老师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并给予小奖品作为奖励。老师还会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每月评选出“自我管理小明星”,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结果,以及自己的观察,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反馈。例如,如果某个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老师会与他单独谈话,了解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他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个别反馈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鼓励和引导为主。

(四)自我反思与总结:

鼓励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己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可以通过写日记、自我评估等方式进行。

比如,学习语文《小英雄雨来》,让学生思考雨来的勇敢、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自己是否也具备这样的品质,或者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像雨来一样勇敢面对。然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反思和总结,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促进了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在数学课本中,有一些关于解决问题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解答完题目后,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例如,在学习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如何分析题目、找到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的,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反思与总结,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学习自我管理。

总结:

共生理念为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营造共生班级环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班级自主管理和建立多元激励机制等行动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美娟. 以班级日志助力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J]. 教书育人, 2023, (20): 47-49.

[2]田玉琴.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J]. 宁夏教育, 2022, (05): 38-40.

[3]达宝元. 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J]. 新课程, 2021, (4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