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古气化炉烧嘴热负荷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田阳阳 宋锦江
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摘要:随着煤气化技术向高参数、大型化发展,传统烧嘴热负荷调节方式难以适应复杂工况需求。高温腐蚀、热应力疲劳等问题严重制约烧嘴运行周期。本研究聚焦热-流-固耦合作用机制,创新设计分级可调式烧嘴结构,结合先进控制算法实现热负荷精准匹配,突破现有技术对煤种适应性差、调节滞后的局限,为新一代智能化气化炉开发提供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关键词:德式古气化炉;烧嘴;热负荷调控技术;应用
引言
德士古气化炉烧嘴作为气化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热负荷调控直接影响气化效率与运行稳定性。当前,煤质波动与负荷变化导致烧嘴热场分布不均,易引发局部过热或熄火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烧嘴多场耦合模型,分析热负荷动态响应特性,开发基于实时工况的智能调控技术,为优化气化炉能效与延长烧嘴寿命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大型气化装置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烧嘴热负荷特性
德士古气化炉烧嘴热负荷特性主要表现为动态非线性和多参数耦合特征。其核心影响因素包括:氧煤比(0.85-1.05Nm³/kg)、煤浆浓度(60-65%)、操作压力(4.0-6.5MPa)等工艺参数,这些参数共同决定了火焰形态和热流密度分布。热负荷的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轴对称特征,在反应区形成1500-1600℃的高温核心区,轴向热流密度梯度可达50-80kW/m²。动态特性方面,负荷变化时存在3-5分钟的滞后响应,且热惯性导致温度场重分布需要10-15分钟稳定期。这种复杂的传热传质特性使得烧嘴局部易出现热应力集中,在热震工况下最大温差可达600℃,是造成烧嘴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
2德式古气化炉烧嘴热负荷调控技术的应用
2.1多参数协同智能调控系统开发
德士古气化炉烧嘴热负荷智能调控系统采用多变量预测控制(MPC)算法,集成氧煤比、煤浆流量、压力等12个关键工艺参数。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火焰温度场、壁面热流等数据,采样频率达到10Hz。开发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量测技术,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重构无法直接测量的内部参数。控制策略采用分层递阶架构,上层进行负荷分配优化,下层执行快速回路调节。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将热负荷波动幅度控制在±2%以内,响应时间缩短40%,显著提升了气化炉运行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煤质变化工况下,系统自动补偿能力使有效气成分波动减少60%,为后续工段创造了稳定的原料条件。
2.2自适应燃烧控制技术应用
针对煤质波动导致的燃烧不稳定问题,开发了基于火焰特征识别的自适应控制系统。采用高速CCD相机结合红外热像仪,构建三维火焰监测系统,实时提取火焰亮度、振荡频率等32个特征参数。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火焰状态与最佳氧煤比的映射关系,控制精度达到±0.02Nm³/kg。创新性地引入声波测速技术,监测燃烧室压力脉动,提前预警振荡燃烧风险。在某示范项目中,该技术使不同煤种切换时的过渡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有效气产量波动幅度从15%降至5%以内。同时,通过维持最佳燃烧状态,使碳转化率稳定在99%以上,灰渣含碳量控制在1%以下。
2.3分级可调式烧嘴结构创新
突破传统固定结构限制,研发了机械可调式烧嘴。核心创新在于采用液压驱动的三级伸缩喷口设计,喷口直径可在80-120mm范围内连续调节,配合角度±5°的可变倾角机构。这种结构实现了火焰形状的主动控制,可根据负荷需求形成最佳流场结构。特殊设计的冷却水腔采用螺旋导流板强化换热,使壁面温度梯度降低30%。在1800小时工业试验中,该烧嘴在60-110%负荷范围内均保持稳定燃烧,热效率提高2.5个百分点。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匹配不同煤种的燃烧特性,使低阶煤的应用比例从30%提升至50%,大幅拓展了原料适应性。
2.4数字孪生辅助运维平台建设
构建了包含设备健康管理(PHM)功能的数字孪生平台,平台整合了3D建模、多物理场仿真和实时数据驱动技术,可精确预测烧嘴剩余使用寿命。关键创新是开发了基于微观组织演化的寿命预测算法,通过跟踪材料蠕变损伤累积过程,预测精度达到±5%。运维人员可通过AR眼镜查看烧嘴内部实时状态,系统自动生成维护建议。在某大型气化装置应用中,该平台提前36小时预警了烧嘴头部裂纹风险,避免非计划停车损失约800万元。统计数据显示,平台使烧嘴平均检修周期从4000小时延长至5500小时,年维护成本降低35%。
2.5能效优化与低碳运行实践
通过热负荷精准调控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建立以碳转化率为核心的能效评价体系,开发多目标优化算法,在保证合成气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氧耗。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协调多个烧嘴的负荷分配,使系统总能效提高1.8%。创新应用富氧燃烧技术,将氧气浓度从95%提升至98%,配合分级燃烧控制,使冷煤气效率达到83%。在某现代煤化工项目中,该技术体系年节约标煤1.2万吨,减少CO₂排放3.5万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优化热负荷分布,使烧嘴寿命延长至18个月,较传统方式提升50%,单台烧嘴年节约成本超过200万元。这些实践为煤气化装置的低碳化运行提供了示范样板。
3德式古气化炉烧嘴热负荷调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德士古气化炉烧嘴热负荷调控技术将向深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工业物联网(IIoT)的全方位感知系统将实现毫秒级数据采集,结合5G传输技术构建实时数字镜像。新一代数字孪生系统将突破现有仿真精度限制,通过引入量子计算提升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效率,使虚拟模型的预测误差控制在1%以内。人工智能算法持续进化,采用强化学习实现控制策略的自主优化,系统具备从历史数据中自动发现最优控制规则的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将实现跨装置、跨厂区的协同优化,使大型气化岛的整体能效提升3-5个百分点。这些技术进步将使烧嘴热负荷调控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预测",大幅提升气化装置的运行弹性。
结束语
德士古气化炉烧嘴热负荷调控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煤气化技术向智能化、高效化和低碳化方向迈进。通过智能控制、数字孪生、新材料应用等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烧嘴运行中的关键难题,更实现了能效提升和碳排放降低的双重目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烧嘴热负荷调控将实现更高精度的自适应优化,为煤气化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助力现代煤化工产业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杨传琦,陈佳俊,陈光中,郭祥辉,张富国,张垚,郑俊魁,梁鹏.Φ3880mm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运行总结[J].氮肥与合成气,2024,52(08):45-46.
[2]李振家.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烧嘴室回火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氮肥,2024,(04):19-23.
[3]满明远,满孝辉,王明兰.气化炉烧嘴煤浆压差波动原因分析[J].氮肥与合成气,2024,52(07):28-34+37.
[4]杨星.粉煤加压输送系统故障分析[J].氮肥与合成气,2024,52(07):38-41.
[5]田榜.OMB四喷嘴对置气化炉烧嘴煤浆压差波动的原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