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有效性研究

作者

刘玲

咸宁市浮山学校437000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作业设计优化与评价体系重构方案,创新阅读作业模式以提升学习效果。传统阅读作业存在形式单一、评价机制欠缺等问题,而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多元化阅读任务,完善过程性评价机制,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与核心素养提升,为“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现状调查,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普遍呈现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现象,众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填空、选择或问答形式安排作业,未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这种机械性作业方式造成学生完成任务时敷衍应付,阅读浅层化倾向明显。部分教师布置名著阅读作业目标不明确,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置,缺乏系统性规划与科学引导,学生无法形成有效阅读习惯与方法。同时作业量安排不当问题也较为突出,有些教师要求学生短期内完成整本名著阅读并撰写大量读书笔记,超出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导致厌学情绪滋生。

教师评价反馈机制欠缺亦成为制约名著阅读作业有效性重要因素,部分教师局限于对作业完成情况简单检查,缺乏针对性指导与建设性反馈,评价标准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与思维发展状况。名著阅读作业与课堂教学结合不够紧密存在两张皮现象,学生课下阅读成果无法有效融入课堂讨论环节,造成资源浪费与学习断层。另一方面家校协同机制不健全,家长参与指导不足或方式不当,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技术支持与资源保障不足问题同样制约阅读作业质量提升,部分学校缺乏必要阅读资源与信息化平台,无法为学生提供便捷阅读条件与交流空间。教师专业能力局限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部分教师阅读指导能力与作业设计水平有待提高,难以应对新课程改革要求。

二、名著阅读作业设计优化,评价体系重构

名著阅读作业设计应秉持目标导向原则,教师需明确预期目标,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设计全过程。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围绕名著核心主题设计系列任务,将碎片化作业整合为连贯性学习活动。分层分类设计策略能应对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能力与兴趣,设置基础型、拓展型、挑战型三级作业,使不同水平学生均获得成功体验。作业形式应呈现多样化特征,包括阅读批注、人物评析、情境再现、创意改编等方式,突破传统问答局限。作业内容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连接,引导学生将名著价值观念与现实情境对话。作业设计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参与内容商讨与规则制定。评价体系重构是提升作业有效性关键,应建立多元标准,从理解深度、思维品质、情感态度、表达能力等维度考察表现。过程性评价机制需加强,通过阅读记录单、思维导图等工具记录学习轨迹。同伴互评引入能拓展评价视角,设计结构化评价表格。教师反馈应从简单点评转向深度对话,提供具体建议。

以《骆驼祥子》阅读作业为例,教师需要设计城市变迁中人物命运探究主题任务群。基础层次要求绘制祥子生活轨迹地图,标注重要事件地点;提升层次引导比较旧北京与现代城市差异,分析环境对人物影响;挑战层次则探究如果祥子生活在今天可能面临哪些不同境遇。作业设计突破传统模式,学生可采用角色日记形式记录感受;创作续写结局构想另一种可能人生;制作人物关系图谱,分析祥子与各阶层人物互动。评价体系方面教师需要设计人物形象解读能力评估表,包含细节提取、心理分析、环境因素辨识、主题理解四个维度,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完成评价。阅读过程中学生建立祥子人生轨迹分析档案,记录感受变化与思考过程。班级举办祥子命运辩论会,学生分组分析祥子悲剧原因,教师根据论证逻辑性、文本支撑度等进行评价提供改进建议,实现阅读作业评价育人功能。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阅读作业模式创新,学习效果提升

线上线下混合式阅读模式值得推广,建立班级阅读云平台,整合电子书籍、音频资源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素材。设计线上阅读打卡、讨论区互动活动,与线下交流有机结合形成学习闭环。协作式阅读作业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组建阅读小组,采用拼图式合作学习,将名著分段由组员分工阅读,然后交流分享,共同完成整体解读。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辩论会,提供思想碰撞平台。体验式阅读作业引入提升学生兴趣,鼓励通过情景剧表演、微电影拍摄等方式重现名著片段,将理解转化为创意表达。组织名著场景考察或虚拟参观,增强阅读沉浸感。阅读任务项目化也是有效路径,如设计人物画像馆项目,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开展文化寻踪项目,探究文化元素与历史背景;策划现代转译项目,将古典情节转换为现代故事。跨学科阅读作业设计同样富有创新作用,将语文阅读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融合。

以《西游记》阅读实践为例,教师需要构建西游文化探索主题学习生态。建立班级西游知识库网络平台,汇集原文、改编影视等多元资源方便查阅。组织西游记解密团合作学习小组,各组负责一个章节段落解读,如孙悟空出世组探究猴王形象塑造,三打白骨精组分析人妖关系寓意,通过线上文档协作完成报告,定期线下交流。创新设计穿越时空访谁人体验活动,学生扮演记者角色,设计采访问题并以小说人物身份回答,撰写专访报道。组织妖怪图鉴创作项目,学生挑选小说中妖怪形象,查阅相关民间传说,绘制图像并配以能力特点、文化象征解说。开展西游记与地理探索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绘制唐僧西行路线图,标注主要地理位置与文化特征。设计西游智慧现代说活动,学生选取蕴含哲理情节,如三借芭蕉扇中智慧谋略,转化为解决现代问题方法。教师通过西游学习护照记录学生参与活动表现,给予针对性指导;鼓励家长与学生共读,举办我家西游故事会分享活动。

结论:当前阅读作业存在形式单一、评价不当、指导不足等问题。为提高作业有效性,应重点从优化作业设计、重构评价体系、创新作业模式三方面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分层设计作业,构建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机制,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协作体验等创新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核心素养。阅读作业应突破传统填空问答形式局限,转向项目化、任务群设计,促进学生深度阅读与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剑锋.“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有效性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0):23-25.

[2]覃巧婵.“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外作业设计[J].语文新读写,2022,(20):85-87.

[3]苏陆琴.“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初中生世界,2022,(3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