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性设计

作者

张玉西

平乡县平乡镇中心小学054500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有效性设计展开研究,从教学环境、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三个维度进行探讨。通过构建富有启发性教学环境,引入多元化教学资源,形成开放互动学习空间;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开展多维评价反馈,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为智慧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数学教学;有效性设计

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智慧课堂作为现代教学新型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焦点。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如何借助智慧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热点问题。智慧课堂不仅仅是技术应用,更需要从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完整教学体系。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探索智慧课堂有效性设计路径,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的环境设计

智慧环境需重构物理空间,采用灵活组合方式布置课桌椅,实现小组式、U型、圆桌式等多种排列形式转换,便于师生互动与协作探究。配置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能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安装几何画板、数学魔方等学科专用软件,支持可视化教学与数学实验。建立微课视频、动画演示、互动题库、虚拟实验等丰富数字资源库,涵盖课内核心知识且拓展延伸内容;营造阅读角、实验区、展示墙等功能区域塑造浓厚学习氛围。构建稳定网络系统与班级学习社区,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创设民主平等心理环境,鼓励创新思维与错误尝试,建立积极情感支持机制,激发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为智慧课堂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在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环境设计案例中,教师首先优化教室物理空间,将课桌排列成四人小组形式,便于学生操作实践与合作讨论;教室四周设置计算工具区、实物展示区、思维导图区、作品展示区,营造浓郁数学学习氛围。智能班牌显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与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生活情境图片:某位学生书架上有4行书,每行12本,需要计算总数量;教师准备实物教具如计数棒、小正方体、数字卡片,方便学生实物操作体验。平板电脑装有数学计算训练软件,支持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与即时获得反馈,构建两位数乘一位数微课资源包,包含教学视频、分层练习题、拓展思考题满足不同学习进度需求。班级学习平台上建立探究小组讨论区学生可随时上传计算方法与思路,实现成果共享。

二、提升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的策略设计

问题导向学习策略作为核心,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差异化教学策略通过学习诊断系统精准识别每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与资源推送,实现因材施教。高阶思维培养策略注重启发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认知能力,设置思维挑战任务引导推理论证、模式发现、创造性问题解决;即时反馈策略借助智能评价工具对学习过程实时监测与分析,随时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情境化教学策略将抽象数学概念与具体现实场景相结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真实问题情境。

在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旋转现象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运用多元教学策略提升智慧课堂效能。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展示班级同学游乐场旋转木马视频创设情境,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旋转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接着采用分层任务策略,将全班划分为初探组、进阶组、挑战组,分别探究识别旋转现象寻找旋转轴测量旋转角度等任务,满足不同学习水平需求。课堂中运用数字化工具,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旋转仿真软件,拖动屏幕上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旋转实验,直观感受旋转特性。组织旋转侦探小组合作活动,每组选派记录员、实验员、汇报员等角色,合作完成校园内旋转物体寻找与特征总结任务;设计旋转之美创意挑战,学生利用旋转原理设计美术作品,促进学科融合。课堂中教师灵活运用提问引导策略,通过这个物体绕哪里旋转旋转前后有什么变化、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等层层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旋转本质;巧妙引入游戏化元素,设计旋转大挑战闯关活动,学生通过完成旋转相关任务获取积分,激发学习热情。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化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

探究性实践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数学核心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模拟、数据收集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规律发现过程。比如通过纸张折叠实验探索几何变换规律,利用测量工具验证勾股定理,收集统计生活中随机事件数据分析概率规律等。合作学习活动组织注重异质分组,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合理搭配,明确小组成员角色分工,设计需要集体智慧才能完成任务,促进知识共建与能力互补。活动中强调小组讨论规则与合作技能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协商与分享。

技能训练活动通过智能练习系统提供针对性训练,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自动调整难度与数量,确保基础计算能力与解题技能熟练掌握。评价反馈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关注学习过程与结果,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智慧课堂还应设计课外延伸活动,通过数学小项目研究、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价值与意义。通过系统活动设计,实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与情感陶冶有机统一,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能。

结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有效性设计需从教学环境、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形成完整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开放互动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与工具;采用问题导向、差异化、高阶思维等多元教学策略,激发学习潜能;设计探究实践、合作学习、思维拓展等深度学习活动,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未来应聚焦智慧课堂实施过程中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问题,探索更符合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模式,推动数学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方嵘. 设计教学情境构建智慧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 基础教育论坛,2017(31):31-32.

[2] 许薇. 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C]//第二届智慧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2:1-5.

[3] 杨爱莎.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