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游戏生辉
支玉莲
昆山开发区美华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215300
摘要:本文探究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区域游戏融合实践路径,通过数字化游戏环境创设、互动化游戏体验提升及智慧化游戏生态构建等维度,展现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幼儿园区域游戏,使其焕发新活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够拓展幼儿园区域游戏空间,丰富游戏内涵,增强互动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文章提出信息技术与区域游戏融合应坚持儿童本位、注重趣味性、保障安全性、强调适宜性等原则,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区域游戏;融合实践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各领域,幼儿园教育亦不例外。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重任。将信息技术与区域游戏有机融合,既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也是幼儿园教育改革创新方向。本文聚焦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融合实践探索,分析数字化环境创设、互动化体验提升及智慧化生态构建等方面内容,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可借鉴经验与启示。
一、探索融合,创设数字化游戏环境
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首要任务在于创设富有科技感又不失童趣数字化游戏环境。此类环境创设需立足幼儿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通过引入触摸屏、平板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结合增强现实技术、智能感应装置等前沿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空间。环境创设过程中应注重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无缝衔接,使虚拟与现实交互融合,为幼儿提供全新游戏体验。例如建构区可增添数字投影地图,让幼儿所搭建城市立即呈现交通流量或环境变化;美工区可引入电子绘画板,支持幼儿作品即时展示与分享;阅读区则可配备电子绘本与音频故事,扩展阅读维度。这些数字化环境不仅拓展游戏内容,还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与创造力,使游戏活动更具吸引力与挑战性。
数字化游戏环境创设应遵循安全性、适宜性与开放性原则,既要保障设备使用安全,又要考虑内容适宜性;既要确保技术应用恰到好处,又要保留足够开放空间供幼儿自主探索。环境布置应权衡传统材料与数字设备比例,避免技术喧宾夺主,同时各区域间数字资源应保持适度关联,形成整体育人氛围。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扮演引导者角色,需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与技能,善于观察幼儿对数字化环境反应,及时调整优化环境设置。
二、优化设计,提升互动化游戏体验
互动体验构成区域游戏核心价值所在,信息技术融入应着力于互动体验质量提升与深化。优化设计互动化游戏体验需围绕幼儿主体性、游戏趣味性以及活动开放性等多重维度展开论述。信息技术支持下游戏设计须从幼儿视角出发,既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权,又提供足够引导与支持;互动设计应注重内在动机激发,通过适宜挑战性任务设置,引发幼儿持续探索欲望。优质互动化游戏环境需平衡结构性与非结构性元素,为幼儿提供清晰框架同时保留充分创造空间。多模态互动原则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得以充分实现,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幼儿需求。游戏反馈机制设计应遵循即时性与渐进性原则,既能及时响应幼儿行为,又避免过度干预,引导幼儿形成自我调节能力。
互动化游戏体验提升还表现在社会性互动拓展与深化层面。儿童学习发生于社会互动情境中,信息技术应致力于创造更丰富社会互动可能性;互动过程中思维冲突与协商对高阶思维形成至关重要,技术支持互动设计应为此类认知冲突创造条件。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真实性,信息技术能够模拟真实世界场景,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促进知识迁移应用。元认知理论视角下,互动过程应包含自我监控与评估环节,技术辅助手段可视化呈现幼儿思维过程,培养反思习惯。区域理论指出游戏空间会影响互动质量,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创造更灵活互动场域。教师中介作用理论提示,技术不应完全替代教师引导作用,而应增强教师观察与支持能力,促进有意义互动发生。
三、多元评价,构建智慧化游戏生态
信息技术融入区域游戏最终目标在于构建智慧化游戏生态,而多元评价体系作为这一生态核心支撑,具有结构化引领作用。评价理论发展经历从单一到多元、从结果到过程、从外部到内部转变路径,现代教育评价强调发展性功能与个体差异尊重。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评价系统应包含微观、中观与宏观层面,涵盖幼儿个体成长、班级互动质量及单位文化建设等维度。建构主义评价观指出,评价不应仅聚焦知识技能习得,更应关注意义建构过程;形成性评价理论为信息技术支持下游戏评价提供方法论基础,强调持续反馈与调整重要性。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打破传统教师主导评价模式,引入幼儿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等多元视角,形成全方位观察网络。参与式评价思想主张幼儿作为评价主体参与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与责任感。智慧化评价系统应遵循即时性、累积性与过程性三重原则,实现对幼儿发展全貌精准捕捉与分析。
智慧化游戏生态构建超越单纯技术应用层面,涉及教育理念更新、组织结构重构与文化氛围营造等系统工程。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转化循环构成组织学习基础,信息平台应促进经验共享与智慧积累;分布式认知强调认知活动分散于人与工具、环境之间,智慧生态设计应关注人机协同与环境支持。社会情境学习认为学习共同体重要性,技术平台应致力于促进实践共同体形成与发展。各参与主体在智慧生态中应找准定位,发挥独特优势,形成互补格局。通过多元评价引领下智慧化游戏生态构建,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持续优化区域游戏质量与效能,为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富有活力环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区域游戏融合实践呈现出环境数字化、体验互动化、生态智慧化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有效融合能够拓展游戏空间、丰富游戏内涵、提升游戏品质,为幼儿成长提供更广阔可能性。然而,融合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儿童立场,将幼儿发展作为首要考量因素,避免技术应用形式化或过度化。未来应加强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深度融合理论研究,优化融合路径与模式,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完善支持保障机制,推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应用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与普及化,为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小燕. 分析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融合[J]. 电脑校园,2024(30):226-228.
[2] 姚国杏. 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应用[J]. 魅力中国,2020(47):184.
[3] 单丽.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应用与实践[J].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1(9):59-60. DOI:10.3969/j.issn.1009-8453.2021.0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