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育人价值的发挥
张琛琛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实验学校 273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十分关键,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于此,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育人价值的发挥途径,希望能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埋下健康的种子。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育人价值;发挥途径
课程育人,是整个初中教育体系的根本,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观念、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直接方式。而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的基本课程,更需要承担起自身的育人责任,从多个方面入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教师,更需要及时针对该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挖掘育人内容
翻开信息技术教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育人内容,但并不是直接显现在外面,而是深深隐藏在信息技术知识之中。因此,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深挖有价值的育人内容,为后续课程育人的开展提供依据。那么,教师需要站在课程育人的角度上审视教材,并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探寻育人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将其合理的渗透到信息技术知识之中,从而构建出内容丰富、合理的育人内容,这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欢迎参加辩论赛”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需提前深入分析,并挖掘出其中的育人内容,打造出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经过分析之后,发现本节要求学生能了解、掌握编辑文档的步骤,并能独立的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档编辑排版。之后,再深挖育人内容,提高学生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接下来,再将这两部分内容进行融合贯通,从而形成完成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二、融合现实生活
信息技术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珍贵品德的关键。由此可见,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务必需融合现实生活。这也就要求教师提前针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分析,寻找与之相关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其成为课程育人的重要载体。如此一来,信息技术课堂将会转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对他们的感染力会更强,从而推动他们主动参与,相信最终的育人效果势必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直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GPS车载导航系统?它为你们的出行提供了哪些帮助呢?”GPS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所以学生并不陌生,纷纷主动参与到其中。有的学生说可以少走弯路,还有的学生说可以了解路况等等。接下来,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那它应用了什么技术呢?”之后,教师还可列出生活中其他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例子,像交警使用的POS机、手机通讯等等,使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最后,再以刚刚的例子为基础,开展课程育人,使学生能正视信息技术,督促学生养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小组合作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只是口头上简单讲讲,学生也只是随便学学,育人效果很差,导致课程育人价值形同虚设,失去了最初的教学意义。而小组合作形式则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融入到其中。因此,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组织该形式,给学生打造出足够开阔的合作空间,使学生能在自发探究中而获得相应的成长。那么,要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之上,给出合适的育人任务,要求小组一起探究和分析,从而促使学生合作团队精神的逐步形成。
比如,在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尝试组织小组合作的育人形式,使学生能收获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推动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第一步,针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合作能力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合作中。第二步,再给出小组合作任务:小组一起探究网站建设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分析网站规划、网站宣传的重要性,思考网站维护在网站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再让小组开始合作探究。在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进行深入的交流,发生思维上的碰撞,最终完成任务。
四、举办丰富活动
课程育人并不是仅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应当适当延伸到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以一种更加自然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课程育人的效果。因此,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尝试举办丰富活动。一方面,可以组织“校园网络节”,向学生宣传一些正确的上网习惯,使学生能树立较强的网络道德;另一方面,还可举办“绿色上网”活动,让学生自主调查和搜索上网的途径等等。通过这样精彩的活动,不仅能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从而降低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比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组织“校园网络节”的育人活动,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网络情操。第一步,向学生讲解本次活动的规则:每一个学生在课下自主搜索和查阅,寻找网络道德规范,并进行整理,看哪一个学生寻找的更全面。与直接生硬的向学生灌输相比,这种方式更能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学生网络责任感的形成。接下来,学生在课下将会自主分析和研究网络道德规范,并积极思考。在活动的最后,还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通过这样组织育人活动,育人效果明显得到了加强,从而推进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五、完善教学评价
上文已经分析到,信息技术评价对育人效果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关乎到学生观念、态度的培养。因此,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及时完善。那么,教师需打开自己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应当关注学生观念、品质是否形成。面对这样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自然也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不自觉的注重自身各方面的成长。长此以往,学生必定能形成良好道德素养,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发展尤为关键。
比如,在学习“制作表单网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需打开评价的思路,制定出多项评价指标。在本节中,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态度。那么,教师看针对这点进行评价。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态度。经过观察,看到某学生听讲十分认真,也在认真的思考育人内容,那么教师可针对这点进行正向的评价,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同时,若学生表现的比较消极,也不够认真,那么教师应当给予批评,督促学生在今后认真对待。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将会直接关乎到学生个体的后续发展。因此,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挖掘这门课程中的育人价值,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做考虑点,运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出课程育人价值,给学生打造出高效又健康的信息技术课堂,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学生成为当前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强.借力信息技术,开拓初中德育新路径[J].第二课堂(D),2023,(11):59-60.
[2]贺海龙.初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的实践和思考[J].吉林教育,2023,(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