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匡若菡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像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动漫、摄影等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对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程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分析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图像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学习途径。本文将以《捣练图》为例探讨意象学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图像学;美术鉴赏;《捣练图》
一、图像学与高中美术鉴赏
(一)图像学分析
图像学作为一门专注于研究图像意义和视觉符号解读的学科,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研究视野,也深入探讨图像如何在历史、文化和社会中传达信息和构建认知,以及观众如何通过视觉符号进行解读和理解。这一学科的引入,使美术学教学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视觉素养,促使学生从多维度理解和解释艺术作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术研究的深度[1]。
对于一个作品的分析解释,潘诺夫斯基认为我们要从三个层次来进行赏析。第一层:对于自然题材内容的解读,即前图像志描述这一个层次是一个初级的自然的层面,解释者要有一定的经验来了解对象和事件,即要有实际的经验。第二层:这一层是关于图像志的解释,它的对象是约定俗成的题材,这些内容和题材共同组成了图像故事和寓意的世界。文献是这一层次上必备的知识,这些特定的主题概念必须是解释者熟悉的,不同历史条件把握住不同写的对象和事件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概念。第三层:探究作品更深层的本质意义。通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下人类的精神实质和心灵倾向,才能准确挖掘出作品的本质意义[2]。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
2015年开始,中国的课程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主要是基于从2014 年11月由教育部开始推进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这一背景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为未来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3]。但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仍侧重于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学手段相对单调。在鉴赏课上,一些学生仅限于表达粗浅的直观感受,对作品深层次的内容、形式结构及题材选择等方面缺乏关注。缺乏将作品各部分相互联系、深入分析、有效比较、合理判断的能力。因此,学生的欣赏活动往往只停留在作品的表象上,未能有效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图像学与高中美术鉴赏
在高中美术欣赏过程中,图像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已经相对成熟,具备分析和判断能力。图像学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欣赏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图像学在《捣练图》鉴赏中的应用
《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家张萱创作的工笔画,表现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场景。画作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是了解和研究唐代仕女画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欣赏过程中,图像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下将从前图像志、图像志和图像学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一)前图像志分析
《捣练图》采用长卷构图,一系列工作场景,捣练、织线、熨烫,依次展开,紧凑而有节奏。画面的颜色明亮而鲜艳,得益于多种矿物颜料,通过巧妙的色彩对比和相邻的色彩搭配,增强了层次感和三维感,颜色和谐而统一。画中的光滑细腻的线条充满力量,充分展示了唐代绘画的卓越技艺,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还使人物更加生动和真实。
(二)图像志分析
《捣练图》中,人物形象端庄丰富,情态生动,她们身着华丽服饰,梳着高发髻,将唐代女性的华美尽显,而且每个人物由于动作和表情的细致刻画,个性鲜明。画面描绘了贵族妇女在捣练、织线、熨烫等劳动操作时的情景,既展现了她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唐代丝绸职业的发达与繁荣。作者对人物生动传神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画作背后盛唐时期宁静诗意的氛围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4]。
(三)图像学分析
《捣练图》作为唐代重要的风俗画,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不仅展示了当时贵族女性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唐代养蚕业的发展和繁荣,以及社会上女性的审美。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代表了贵族女性的日常生活,还突出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服装、发型等细节也具有符号学意义,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和时尚。
通过以上对《捣练图》多角度的研究和欣赏,让学生参照任务书和评价表,全面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这一课程安排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5]。
三、图像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挑战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捣练图》等作品,结合图像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通过提问引导,分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探讨构图、色彩、人物动作表情等,加深理解。通过在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欣赏的心声来促进交流。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创作灵感。
然而,美术教学面临着学生兴趣差异、知识复杂性、教学资源有限性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整合历史故事和文化脉络,使分析更具吸引力,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图像学知识要分阶段、分阶段传授,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参观展览拓宽知识面。利用线上美术馆、艺术史课程等线上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实体教育资源的不足。参观当地美术展览和博物馆,提供更多实地学习机会。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结论
将图像学运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是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6]。通过欣赏《捣练图》等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图像学的应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利用图像学知识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促进全面发展。面对挑战,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创新教学方法,为影像学的深入应用创造条件。同时关注图像学的应用前景,把握教育技术的机遇,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共同推动美术欣赏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薇薇.基于图像学的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分析[J].美与时代(中),2024,(10):92-94.DOI:10.16129/j.cnki.mysdz.2024.10.016.
[2]孙嘉丽。《浅谈图像语言—读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新视觉艺术.2010年第5期.
[3]康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图像运用——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J].艺术百家,2019,35(S1):166-168.
[4]沈筱.论张萱《捣练图》中的人物服装设计及其人文价值[J].辽宁丝绸,2024,(01):37-38+60.
[5]邓超,肖金材.图像学视野中的“美术鉴赏教学”探索——以《步辇图》为分析对象[J].美与时代(中),2018,(12):110-111.DOI:10.16129/j.cnki.mysdz.2018.12.050.
[6]刘颜.图像学视域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24,(15):187-189.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1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