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童真智趣•探区域新境
吴林英
昆山开发区美华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215300
摘要:本文立足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深入探讨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方式与策略,通过对区域环境建设、材料投放优化及互动空间构建三个层面系统分析,旨在推动幼儿创造潜能激发、探索能力培养与实践智慧提升。科学合理规划区域环境结构,注重材料选择多元性与层次性,建构开放互动空间氛围,能有效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勇于创新、乐于实践。本文为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对深化幼教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区域材料;幼儿探索
引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做中学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儿童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投放直接影响幼儿学习质量与发展水平。本文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从区域环境构建、材料投放策略、互动空间营造等维度出发,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且富有创造性区域材料投放新路径,旨在为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丰富区域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区域环境作为幼儿开展各类活动载体,其布置与构建方式直接影响幼儿创造潜能发挥。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重要性,认为良好环境能激发儿童创造欲望并引导其主动学习。基于此理念,幼儿园区域环境构建应注重自然性、开放性与挑战性,通过科学设计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活动区域,提供富有启发性材料,为幼儿创造探索提供广阔舞台。首先环境设计需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注重区域划分明确性与功能互补性,可设立建构区、美工区、角色扮演区、科学探索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每个区域根据主题特点提供相应材料,既保持区域独立性又注重区域间联系形成整体协调环境氛围。其次区域材料选择应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包含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半成品材料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需求,既有简单直观易操作材料又有复杂富挑战性材料,促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新高度。
区域环境创设还需注重情境营造与文化融入,通过主题情境设计引发幼儿情感共鸣与探索兴趣。例如结合传统节日设计中华文化探索区,提供剪纸、编织、泥塑等传统工艺材料;或围绕自然万物变化创设四季变化观察站,提供植物种子、放大镜、记录本等观察工具,引导幼儿感受自然奥秘。环境创设过程应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与材料收集,增强幼儿主人翁意识。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区域主题,收集相关材料,布置活动空间,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建设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通过幼儿参与,不仅丰富区域环境内容,更培养幼儿责任感与创造意识,激发其对环境探索热情与创造潜能。
二、优化材料投放,培养幼儿探索能力
材料投放作为区域活动核心要素,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幼儿探索能力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手脑并用,主张通过直接操作、亲身体验培养儿童学习能力与创造力。遵循此理念,区域材料投放应着重考虑材料选择、投放方式与更新机制三方面内容。材料选择方面,应突破传统成品玩具局限,融入更多开放性材料与生活化材料。开放性材料如积木、纽扣、绳索、木棒等,因其形态功能不固定,可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生活化材料如厨房用具、生活废旧物品等,因其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探索兴趣。两类材料结合使用,既满足幼儿探索需求又拓展其思维空间。投放方式方面,应避免简单堆砌或随意摆放,而是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需求有序组织。
材料更新机制方面,应建立动态调整模式,根据幼儿兴趣变化与活动进展及时调整材料种类与数量。当幼儿对某类材料兴趣减退时,可引入新材料或改变现有材料组合方式,保持探索新鲜感;当发现幼儿对某类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可增加相关材料数量或提供更丰富变体,满足深入探索需求。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尤为重要,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引导者与支持者。教师应敏锐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适时提供必要引导与支持,既不过度干预打断幼儿自主探索,又不放任自流忽视必要指导。例如当幼儿面对某种材料感到困惑时,教师应当通过提问“你想用这些材料做什么?还可以怎样使用这些材料?”等方式启发幼儿思考;当幼儿遇到操作困难时,教师应当示范基本技能或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三、构建互动空间,提升幼儿实践智慧
互动空间构建旨在创造有利于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实践智慧提升。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社会即学校,主张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学习成长,强调集体智慧与合作精神重要性。基于此思想,区域活动互动空间构建应注重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双重维度。物理空间方面,区域布局应既有利于幼儿个体探索又便于小组合作,可设置个人工作区、小组讨论区、成果展示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满足幼儿不同阶段学习需求。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灵活性与可变性,如使用可移动家具、可调整隔板等,便于根据活动需要快速调整空间布局。社会空间方面,应建立良好互动机制与交流平台,如设立作品分享角让幼儿展示自己创作成果并接受同伴反馈;开展小小发明家活动鼓励幼儿合作解决问题。
互动空间构建过程中,教师引导策略至关重要。教师应创设有利于互动情境,如围绕共同主题设计需多人合作完成任务,促使幼儿自然形成互助关系。同时教师应关注互动质量,通过适当提问、引导讨论、组织反思等方式,提升互动深度与广度。例如当幼儿完成某项合作任务后,教师应当组织反思会,引导幼儿思考“我们是如何合作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怎样解决?下次可以如何做得更好?”等问题,促进幼儿对实践经验提炼与内化。互动空间还应注重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区域活动,带来家庭或社区材料,分享专业技能或生活经验,拓展幼儿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通过构建多维互动空间,幼儿实践智慧得到全面提升,主要表现为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创新思维活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区域材料投放探究显示,科学合理构建区域环境、优化材料投放策略、创设有效互动空间,对幼儿创造潜能激发、探索能力培养与实践智慧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材料投放不应局限于物质准备层面,而应上升到教育理念与方法论高度,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区域活动全过程。未来区域材料投放探究应进一步关注区域活动评价机制建设,探索更加科学评估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区域活动融合,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 蔡方婷.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运用探析[J]. 生活教育,2023(29):4-6.
[2] 沈栩莞. 浅谈创造教育对语言区域材料的启示[J]. 语文课内外,2020(6):329.
[3] 王峥. 幼儿自我价值的实现——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研究[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4):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