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张茜
吉林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引言:随着动物医疗水平提升与宠物经济发展,兽医行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兽医硕士培养与职业实践脱节问题凸显,课程体系缺乏职业导向特征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如何基于职业能力视角重构兽医硕士课程体系,成为亟待解决课题,探究希望能够通过分析现状、识别问题、探索路径以及设计方案,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导向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一、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现状分析,职业能力需求调研
现有课程结构主要由四大板块组成,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传授比重过大,而实践教学环节明显不足的现象。具体分析课程内容,发现过度强调兽医学科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的灌输,而临床实践类课程占比偏低 , 即便在有限的临床课程中教学方式也以传统讲授为主导,缺乏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能够提升学生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互动教学手段。为深入了解职业能力需求,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兽医临床机构、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畜牧兽医管理机构等多类型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了全面调研。
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四大核心能力 , 如临床诊疗能力、疫病防控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然而现有培养方案中针对这些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明显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显著差距。随着宠物医疗市场的快速扩张和专业化发展,伴侣动物医学相关课程设置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多数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当前毕业生在伴侣动物临床技能方面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这一问题亟需解决。现有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需求明显错位、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因此,需要基于职业能力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优化和重构。
二、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问题识别,优化路径探索
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职业能力导向特征未能将行业需求转化为具体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课程比重不足且实践教学多流于形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未能及时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与新技术,难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求。教学方法单一仍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案例教学、情景模拟、项目驱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评价机制不科学过分强调理论考核,忽视实践能力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职业能力水平。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几方面探索优化路径,如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导向课程目标体系,通过职业岗位分析明确核心职业能力要素,建立职业能力与课程目标映射关系形成清晰培养路径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体系强化临床诊疗能力培养,更新课程内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与新技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模拟、项目驱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互动性与实效性,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水平。
国际经验借鉴方面,国外兽医院校均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注重临床案例教学,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这些先进理念与做法值得借鉴。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可探索构建平台 + 模块课程结构,推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
三、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重构设计,实施策略制定
基于前述分析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重构设计应坚持职业能力导向、理论实践融合、特色差异发展三大原则,构建平台 + 模块 + 实践三位一体课程结构。具体包括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四大板块。公共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科研方法、学术规范等共性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包括兽医基础理论、诊断技术等核心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按照伴侣动物医学、畜禽疾病防控、兽医公共卫生等不同方向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实习、专业实践等实践环节。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临床诊疗能力、疫病防控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等五大能力维度,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定期开展行业调研,及时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与新技术,保持课程内容先进性与适用性。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模拟、项目驱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互动性与实效性。评价机制改革方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运用理论考核、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水平。
实施策略制定方面可从几方面着手,比如强化顶层设计成立课程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案例库、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为课程体系实施提供支撑,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保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考核评价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
结论:该探究基于职业能力导向视角,系统分析了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现状与问题探索了优化路径,设计了重构方案制定了实施策略,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践融合、具有动态调整机制课程体系是提升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关键。通过改革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机制可有效增强课程体系与职业需求契合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应加强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评价,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兽医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永峰 , 胡静涛 , 刘树明 , 等 .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38(01):96-98.
[2] 张凌云 . 职业能力导向的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D]. 武汉理工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