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生偏头痛的传统中医治疗与疗效观察

作者

马铱炜 陈蓉蓉 陈瑀欣 程帅鸣 倪梦涵 通讯作者:李丽丽 饶淑梅

天津天狮学院医学院天津市武清区 301700

摘要:探究用代茶饮结合穴位按摩对大学生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与疗效观察。先通过调查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偏头痛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归纳信息后采用治疗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观察其疗效,对参与治疗的受试者可采取可实性较高的代茶饮与穴位按摩相结合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将受试者的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的受试者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单次疼痛持续平均时间、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关键词:偏头痛;代茶饮

(基金项目:2024年度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偏头痛的传统中医治疗与疗效观察”,项目编号:202410859019)

指导老师:李丽丽 饶淑梅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也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1],以一侧或两侧的搏动性剧烈头痛为主要特征,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声光刺激过敏等症状,常见类型包括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等,大多起病于青春期,少部分可在儿童期发病,好发于女性。本病发作频率高、疼痛程度大,影响了生活质量,所以我们的治疗目的是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单次疼痛时间以及疼痛程度。中医学认为,偏头痛发病的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外因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外因共同作用,体内痰浊、瘀血阻滞、脑部清窍发病,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2]所以本小组依据中医辨证自制了一款缓解偏头痛的中药代茶饮——川芎白芷菊花茶,

调查与方法

调查研究  制定大学生偏头痛调查问卷了解当代大学生偏头痛的现状,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时间、睡眠等,选择符合偏头痛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偏头痛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程度应为中度或重度,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受试者。

治疗方法  采用穴位按摩结合代茶饮的方法:

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一种辅助方法。可以选择风池、太阳、率谷、太冲、百会、四神聪、率谷、角孙等穴位进行揉按、点按等的按摩方法,促进头部血气运行;还可以通过对颈部和肩部的拿揉及穴位按摩,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操作:坐位,揉太阳穴,按压耳门穴、风池穴、风府穴,按压肩井穴、肩髃穴、肩髎穴等;用手掌从颈后部向上推至头部,放松颈部肌肉,轻叩肩背部。每日一次,一次15分钟左右。

代茶饮:川芎白芷菊花茶(川芎、白芷、菊花各3g)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作用;

白芷:白芷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功效;

菊花:菊花具有清热明目、解毒散风的作用;

但应注意,喝茶时不要太浓,也不要喝太多,以免产生相反的效果。

注意:在进行治疗的同时,生活习惯也要注意调护:

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情愉悦,饮食宜规律清淡等。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偏头痛参与受试者的治疗前、治疗四周后和治疗后的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单次疼痛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的指标。

判断标准:

1.3.1 发作频率

显著有效:频率减少≥50%;

部分有效:频率减少30%-49%;

无效:频率减少<30%或增加

1.3.2 单次疼痛持续时间

有效:单次疼痛平均持续时间缩短50%以上

无效:无变化或延长

1.3.3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0-10分(0分代表不痛,10分代表最痛)

显著缓解:VAS降低≥3分

部分缓解:VAS降低1-2分

无效:无变化或加重

在受试者治疗结束后,随访两周,观察记录偏头痛的复发频率、单次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

结果

本次研究参与受试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有36例,观察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四周后、治疗后的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单次头痛持续平均时长以及疼痛程度,如下表: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2015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偏头痛为人类第三位常见疾病,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计算,偏头痛为第六位致残性疾病[3],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负担,并且大量的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诊治而逐渐转变为慢性偏头痛。长期慢性偏头痛不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还明显增加了与焦虑、抑郁、脑出血、脑梗死、眩晕、心血管疾病、癫痫等多种疾病共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

中医认为,偏头痛为少阳头痛,多因肝火郁结、经气通行不畅、经脉失调所致。中医将偏头痛分为外感型偏头痛和内伤型偏头痛两种类型。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内伤型偏头痛患者可在病情发作时出现肝气郁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症状,甚至还出现阵发性胀痛等临床表现(肝风型),或因头部经脉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而在偏头痛发作时出现锥刺性疼痛(血瘀型)的临床表现。[5]

本研究探究用代茶饮结合穴位按摩对大学生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与疗效观察,对比观察三个阶段受试者的发作频率、单次疼痛持续平均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得到用川芎白芷菊花茶结合穴位按摩的方法对偏头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董钊, 王晓琳, 何绵旺, 张明洁, et al.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

[2]候园园, 赵景州, 赵彦青. 偏头痛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分类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18, 26(13): 102-103.

[3]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0):721-727。

[4]张威, 章梅玲, 褚佳育. 针刺、推拿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疼痛改善程度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J]. 新中医, 2021, 53(21): 193-197

[5]申庆合. 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5(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