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马亦天

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300

一、引言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项目式学习以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为核心,鼓励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持续探究,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二、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在 “奇妙的植物” 主题项目式学习设计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确保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目标、幼儿发展需求相契合:

(一)幼儿主体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幼儿的主动探究,信息化工具的选择和应用需以幼儿为中心。例如,在选择植物相关的数字资源时,优先挑选画面生动、操作简单的 APP 或动画,如 “植物百科” 儿童版 APP,让幼儿能够自主浏览植物生长过程、分类等知识,满足其自主探究的需求

(二)实用性与适宜性原则

信息化工具的应用需符合幼儿园教学实际和幼儿的认知水平,避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对于 “奇妙的植物” 主题,无需使用复杂的技术设备,而是选择幼儿园易获取、教师易操作的工具,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投影仪、幼儿平板电脑等。

三、信息化背景下 “奇妙的植物” 主题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流程

“奇妙的植物” 主题项目式学习面向大班幼儿,为期 4 周,分为项目启动、探究实施、成果展示与总结反思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融入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一)项目启动阶段:激发兴趣,确定探究方向

此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引导幼儿提出探究问题,确定项目探究方向。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利用智能投影仪在教室创设 “植物王国” 情境,播放《植物生长的秘密》动画短片,展示向日葵、绿豆、多肉等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

自主提问,梳理问题:幼儿结合动画内容和生活经验,提出一系列问题,如 “种子为什么会发芽?”“植物没有水会怎么样?”“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一样吗?”。

(二)探究实施阶段:借助信息化工具,深入探究主题

此阶段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幼儿围绕确定的探究方向,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种子的生长” 探究活动

资源获取:教师通过幼儿园资源平台,为幼儿推送种子生长的科普视频、图片及实验指导手册。幼儿自主观看视频,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如温度、水分、空气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幼儿分组进行种子种植实验,选择绿豆、向日葵等易生长的种子,分别设置 “有水有阳光”“有水无阳光”“无水有阳光” 三组对照实验。每天,幼儿利用平板电脑拍摄种子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的变化,对比不同组种子的生长差异。

(三)成果展示阶段:多元展示,分享探究收获

经过 4 周的探究活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探究经验和成果。在此阶段,教师组织 “奇妙的植物” 主题成果展示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探究收获。

线下成果展:在幼儿园活动室设置成果展示区,展示幼儿的 “植物生长日记” 手册(打印版)、绘画作品、黏土模型、种子种植实验成果等。幼儿担任 “小小讲解员”,向其他班级的幼儿、家长介绍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线上成果展:将线下成果展的照片、视频,以及幼儿的 “植物生长日记” 线上相册、“植物多样性” 线上展厅等整合到幼儿园公众号或班级 APP 中,制作 “奇妙的植物” 主题线上成果展。

(四)总结反思阶段:梳理经验,优化教学实践

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家长共同开展总结反思活动,梳理项目式学习的经验,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幼儿反思: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回顾 “奇妙的植物” 主题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分享自己在探究中的收获、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例如,有幼儿说:“我在种植种子的时候,一开始忘记浇水了,种子没有发芽,后来我每天浇水,种子就发芽了,我知道了植物生长需要水。” 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帮助幼儿梳理探究经验,提升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教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效果、幼儿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此次项目式学习的优点,如信息化工具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提升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幼儿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使用信息化工具的指导。

四、信息化背景下 “奇妙的植物” 主题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 “奇妙的植物” 主题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在幼儿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家园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提升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幼儿通过自主观看视频、开展实验、线上调研等活动,主动获取植物相关的知识,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幼儿通过对照实验,自主发现水分对种子生长的重要性,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增强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在成果展示、分享会等活动中,幼儿积极向同伴、家长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与同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在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工具,整合教学资源,指导幼儿使用信息化工具开展探究活动。这一过程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如学习如何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教学课件、如何利用线上平台搭建班级资源库等,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 “奇妙的植物” 主题为例,探索了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路径。实践表明,将信息化技术与项目式学习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强家园协同教育。

然而,此次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信息化工具的种类选择不够丰富,对个别学习能力较弱幼儿的关注还不够充分等。未来,在开展幼儿园信息化项目式学习时,可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范围,如引入 VR 技术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植物生长环境;同时,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探究方案,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项目式学习中获得发展。

总之,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探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学实际,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妍玲,吕桂丽。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园 STEAM 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以大班“移动的城堡”项目活动为例 [J]. 东方娃娃 ( 保育与教育 ), 2025 (2): 48-50.

[2] Tecce DeCarlo, M. J., Grant, A., Lee, V. J., & Neuman, D.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ies in a Kindergarten Classroom: An I-LEARN Case Study [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18, 46 (3): 315-326.

[3] 李彬 . “之江汇平台信息化资源库” 提升幼儿项目活动深度学习的研究[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5 (5): 64-67.​

[4] 阎莉。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路径 [J]. 学前教育研究,2023 (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