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实践

作者

陈小兵

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白鹤岗小学,湖北 襄阳,441803

摘要:情境化教学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其重点是创造一个生动形象且充满情感色彩的场景,给予学生带来优良的情感和感官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渠道,也是实施核心素养、推动数学教育功能的核心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思考,利用情境化教学来优化数学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既定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务之急。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组成,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着尤为关键的作用[1]。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且立体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果,进而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包含大量抽象和晦涩的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优良的形象理解能力,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将趣味性的实践教学经历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将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进行还原,引发学生对情境内容的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对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现象产生质疑,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观察、猜测以及推理,从而促进其整体数学学习意识的提升[2]。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探索考中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数学探究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将圆形的花坛、圆形的挂钟等,让学生对圆具有初步的了解,并明确同圆和等圆之间的关系。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和圆相关的现象,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应用数学语言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关于圆的事物,如坐摩天轮等,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圆型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在强化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思考与探究,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结合实际生活以及相关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之下展开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3]。当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结合学情,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倘若问题过于简单,则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要尽可能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问题过难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这样能够让学生满怀激情投入其中。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克与千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品价目表进行播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随后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我们平时逛超市购物计量的标准是千克和克,那么千克和克和我们生活中的常说的“斤”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创设学生尤为熟悉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和价值。

三、引入游戏情境,强化知识理解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游戏具有着由衷的热爱和喜欢,结合游戏来创设教学情境,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4]。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更加愉快和轻松的氛围内探索数学概念,这不仅能够促进其学习趣味性的提高,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之间的主动交流和互动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以看《哪吒2》电影选座位来展开趣味性游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拟的电影票,上面标着不同的方向和距离信息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手中的电影票在教室内找到对应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具有理解,同时还要运用这些知识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活动不仅具有挑战性,也充满着浓浓的趣味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感知和体验的实际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在互动和竞赛中强化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在享受游戏的乐趣时达到学习的目标,促进其空间感的形成和发展,让其学习过程更加的高效和生动。

四、创设探究情境,强化知识应用

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深入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展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去探索和思考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接受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创建关于统计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情境中自主地去统计和调查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在此基础上用统计图的方式展开进一步的计算和整合,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能促进其知识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为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来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曾菁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优化策略研究[J].教师, 2023(2):48-50.

赵弥霞.智慧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固原市S小学为例[D].宁夏师范学院,2023.

瞿建祥.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微[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3(7):0063-0064.

应和平.生活化情境助力于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互动软件, 2023(6):76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