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周欣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邓家铺镇中心小学 422400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音乐;信息化

引言

互联网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宽了音乐教学实施空间,有效丰富了音乐教学资源,让音乐教学更为便捷高效,也让学生的音乐体验与学习更加灵活多元。但互联网技术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教师仍需要遵循音乐学科本质属性,重视教学内的启迪、引导与情感浸润,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精心筹划具备适切性的音乐学习素材,从而以互联网技术架起学生与音乐间交互的桥梁,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环境。

1“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乐视频、音频、图片等,有助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

2.1布置预习任务,提升教学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小学音乐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的发展,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音乐信息化课堂中布置预习任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巧妙地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前置,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前发布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视频。这些视频可以由教师亲自制作,也可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质教育资源。视频内容可以包括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人物、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等。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外时间自主地学习音乐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歌曲供学生预习。这些歌曲可以是即将学习的新曲目,也可以是与即将学习的音乐知识相关的经典作品。通过聆听和熟悉这些歌曲,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方面有所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2创设互动性与趣味性并重的课堂氛围

信息化教学资源可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触摸屏等设备,实现音符、节奏、旋律等知识的可视化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音乐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时反馈系统收集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识别的即时反应,从而以之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提高课堂互动效率。借助音视频、动画、增强现实等技术,教师可将抽象的音乐概念以动态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动态乐谱、虚拟指挥、虚拟乐器演奏等方式呈现,让学生沉浸于课堂情境中。针对不同的音乐知识点,教师可设计分组互动环节,利用智能设备进行团队竞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音频处理软件和数字化混音工具,让学生通过调整节奏、音色、旋律等参数,直观感受音乐变化。通过移动终端,学生可在座位上进行操作。

2.3巧用互联网技术,丰富音乐课余活动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音乐课堂时空界限,让自然内、生活中的音乐可以走进音乐课堂,也让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延伸至学生生活之中。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家校共育音乐教学模式,在学生家庭生活内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以音乐教学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促成学生良好音乐素养及音乐学习习惯,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随时随地满足自身音乐诠释与表现的需求,并且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音乐表现平台,可以发展学生音乐兴趣与特长,强化学生固有的音乐本能。

2.4依托互联网技术,拓宽音乐教学资源

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构建的必备要素。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小学音乐教学资源获取渠道更加多样与便捷,教师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动因、依靠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等,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筛选与处理,进而以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音乐教学模式。例如,在“DoReMi”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处理《音乐之声》影片,使视频画面、内容与音乐作品更加贴近。在教学前先请学生观看视频,体会寓于视频内的浓浓师生情、静谧恬静的生活,以此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音乐旋律、情感情绪的理解。

2.5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教学的有机融合

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性化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智能教学系统,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源,如基础乐理知识、节奏训练课程、乐器演奏示范等。系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自动调整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课堂教学可结合个性化任务分配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模块。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练习,如旋律识别、节奏训练、乐器演奏等,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可利用后台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额外的资源或练习任务。

结语

互联网技术可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但也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互联网技术及在线资源应用能力、课堂活动组织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建议教师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情境教学模式、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实行游戏化教学、促成学生高效学习、丰富学生课余音乐活动,以此提升音乐教学质量,逐步培育学生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陆珮君.探索“互联网+”视域下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路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3,(10):115-117.

[2]张晨曦.“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9):16-18.

[3]周宇.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24):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