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长春地区牡丹病虫害防治及施肥复壮技术

作者

于梦 杨絮茹

长春市文化广场绿化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2022年农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项目编号:20220202108NC)

摘要:本文探讨了牡丹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施肥复壮的养护技术要点,希望可以为东北寒带地区提高牡丹种植的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牡丹,病虫害,施肥复壮

1 引言

牡丹因其花色艳丽、花形优美,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的种植需适应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这对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合理的施肥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牡丹健康生长的关键,也是提高其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 长春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长春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湿润。土壤多为黑土或壤土,肥力较高但排水性一般。因此,在牡丹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区域特点调整施肥方案,并注意防止积水引发病害。

3 长春地区牡丹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在牡丹的栽培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候,土壤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植株的长势,观赏价值及成活率。因此,及时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牡丹植株健康生长的重要保证。长春市牡丹园根据多年养护管理经验,总结了长春地区常见病虫害的相应防治方法。

3.1叶斑病

3.1.1症状

叶斑病也称红斑病,此病多为毛孢属的真菌传染。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会浸染新枝。长春地区发病初期一般在5月末6月初,6月下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边缘各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3.1.2防治方法

在长春地区于发病前,5月花期过后一周左右,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10-15天喷一次,直至8月初;发病初期,喷洒500-6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4-5次。同时感染后,需及时去除感染病害的枯枝,进行集中烧毁,保证病菌被全部消灭。

3.2红蜘蛛病

3.2.1症状

此病的病菌主要浸染叶片,发病初期一般在花期或花期过后,日温日前升高后,病毒较重。初期叶面卷曲,叶背有棉絮状织网,能看见红色的小蜘蛛,是以蜘蛛刺吸式侵害,对叶部伤害极大,这种病害多表现在干旱地带。主要吸食叶面营养,叶子周边开始枯黄,以致叶片干枯脱落,逐渐茎也受害,导致整株的死亡。

3.2.2防治方法

定期喷施多菌灵、百菌清或20%的粉必治等杀菌剂等进行定期喷施,一般情况是根据情况而定喷施药量的大小,7-15天进行一次即可,一直到8月上旬。

3.3白粉病

3.3.1症状

白粉病是一种真菌病,病菌主要浸染叶面,在花期过后,气温逐渐升高后,白粉病日趋严重。在叶上形成成片状的白色粉沫,严重时叶片会覆盖一层白色粉末,传染极快,导致死亡,长春地区通常余6、7月份病情逐渐严重。

3.3.2防治方法

及时进行修剪,增加通风和光照,减低植株间密度;发病前,施多菌灵1000倍液或粉必治就可以起到了提前防治作用;发病后,及时摘除受病部位,同时施用1.2%的烟参碱等治疗药物,按10-15天进行喷施一次进行防治,如果严重可5-7天进行一次,一直坚持至8月上旬即可。

3.4根腐病

3.4.1症状

牡丹植株感染根腐病病后,会出现植株叶片发黄或泛红干枯,地上部分长势逐渐减弱,植株底部会吸引大量蚂蚁,严重时枝条枯萎,整株植株死亡,将根部挖出后发现根部腐烂。

3.4.2防治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感染此病多发生于地势低洼,潮湿的,积水严重的区域。因此防治此病害在栽植时需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染病后需将土壤深翻后灌入多菌灵,每间隔10天灌一次,保证药物侵入地下。

3.5蛴螬

蛴螬的地下虫害,蛴螬是食根虫,对牡丹根伤害及大。在花期过后即五月末、六月初至九月之间这种虫害较广泛,可用一些药剂防治,用甲基异硫磷、辛硫磷或烟参碱、波尔多液与增效剂相结合等方法可有效的防治地下虫害对牡丹的侵蚀。在花期过后三四天左右可少量的喷洒药剂,在土地里大面积的灌溉即可起到预防作用。根据实际的湿度的产生可随时加量或者增加喷洒次数,一般隔十天左右喷洒一次,同时要加强对牡丹的养护管理,增加植株抗性。

4长春地区施肥策略

长春市牡丹园牡丹植株分别为1998年、2013年及近几年于甘肃兰州、河南洛阳等地引进,栽植时多为10年以上苗龄,在本地区生长良好。牡丹是喜肥植物,长春市牡丹园作为开放性公益专类公园,牡丹植株以观赏为主,为提高植株长势与开花效果,根据园区内牡丹生长现状,对园区内少量牡丹植株进行了花期前的施肥复壮。

4.1 牡丹的营养需求

牡丹在生长过程中对氮(N)、磷(P)、钾(K)等主要元素的需求较高,同时对钙(Ca)、镁(Mg)和微量元素如铁(Fe)、锌(Zn)也有一定需求。科学的施肥方案需满足牡丹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4.2 施肥原则

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栽种前施用腐熟有机肥如鸡粪或牛粪,可搭配适量复合肥。

生长季追肥:牡丹花期前施肥应以施用磷钾肥为主,施用太多氮肥会导致枝条徒长。此期枝条迅速延伸,叶片迅速扩大,花蕾迅速膨大,都需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此次花前肥应配合施用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2:2:1,花前肥主要用于促进花蕾迅速膨大。

合理间隔:每次施肥后注意浇水,帮助养分渗透土壤。

施肥方式:通常对牡丹的施肥方式主要为叶面施肥、穴施和沟施。其中环状沟施的施肥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方式。环状施肥法,按牡丹植株大小,以主干为中心挖环状沟,半径30cm,沟的深度依根系分布深浅而定,一般深10-20cm,之后放入30-50g肥料,用泥土填埋。结合浇水进行,以保证肥料中的养分溶于水,被植物吸收发挥作用。但牡丹有“喜燥恶湿”的特性,浇水应采用开沟渗浇的方法少量浇灌。

4.3长春地区施肥实践

长春地区牡丹的萌动期为3月末至4月初,5月是生长旺盛期,本次于2022年4月24-26日进行施肥,这时叶子还未充分展开,同化作用不强,但枝叶花蕾生长旺盛,需要大量的养分促进生长。

通过本次施肥,施肥的牡丹植株长势有显著的改善。施肥后的牡丹植株表现出了更加旺盛的生长状态。新芽更健壮,叶片更绿,生长速度加快;花朵的数量增多,施肥促进了花芽分化,使得花蕾数量增加,开花更加繁茂;花色鲜艳;植株抵抗力增强,增强牡丹的抗病虫害能力。

今后还会对园区内的牡丹植株进行不同时期,不同方式等的施肥复壮试验,希望为东北寒带地区后期大面积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5结语

牡丹在栽植养护过程中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适当的施肥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植株的长势,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和花朵的绚丽开放。科学的管理,增强植株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首先应严格把控检疫关卡,杜绝外来病菌、虫害对牡丹造成的危害;同时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日常的养护管理,合理的施肥不仅能够提高牡丹植株的长势,还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定期进行修剪、施肥、除草等工作,保证植株的健康状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明,张华. 牡丹栽培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王芳. 中国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吴涛. 东北地区牡丹病虫害研究[J]. 园艺学报,2020,47(4): 56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