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李淑霞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015300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基于历史课程改革成果和发展需要,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这一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保证“教—学—评”一体化,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这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并在其指引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

1“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是指教学、学习、评价,而一体化是指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机融合多个分散的个体,使其相互促进。教、学、评三者之间高度关联,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将三者联结为一体的“纽带”。所以,“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设置科学的教学活动,有机整合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成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整体,以此提升教学实效性。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分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具有隐性的品质如学生的个性成长、学习品质等。“教—学—评”一体化旨在打破这一局面,使得教、学、评三者不再“各自为政”,教学评价被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过程,而且教师需要依据评价结果合理地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从而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2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教学意义和育人意义。彰显了历史学科的育人本质。《课标》中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地位,提倡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和以史为鉴的观念。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德育、历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目标融入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中,并贯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中,不仅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教育线索,还可以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本质,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奠定基础。

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3.1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在分析教材内容时,教师要确定内容深度、内容广度以及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内容深度方面,本节课涉及很多历史概念,如兼并战争、私田制度等。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内容广度方面,第五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介绍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格局,其与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格局有密切的联系。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对之后的秦统一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确定,本节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建构系统的历史认知。在内容之间的关系方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一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主要介绍标志着战国七雄形成的重要事件、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第二个子目主要介绍了商鞅变法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第三个子目主要介绍了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这三个子目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其中,战国七雄的形成正是秦国初期所面临的政治格局,是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修建都江堰的原因;而商鞅变法、修建都江堰是秦国为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采取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把握这条因果递进的逻辑主线,依次探究各个子目,建构出清晰的思维逻辑和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

3.2“学”是关键,巧设学习活动

以激趣为主要目的的导入活动。在一堂时间有限的历史课中,若学生能够在导入环节全身心地专注到课堂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要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精心设计导入活动,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历史课堂上。导入活动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多个要素,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也要考虑到历史课程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激趣的基础上,促进导入环节与课中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融合。以五四运动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国际国内背景,教师可以截取电影《我的1919》的相关片段,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关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一言一行,体会其不卑不亢的民族精神。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引出问题,如“顾维钧的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外交理念以及民族精神?”“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哪些因素相关?”等。借助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展开多维思考,并将预习环节中储备的理论知识、电影中的主要内容等融为一体,进而辩证性地看待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以及爆发前后的社会背景。至此,在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学生不仅产生了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历史学科的认知能力,为后续的深度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3.3注重成果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反思

单一的评价方式发挥的效能也是单一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下,教师除了实施嵌入式评价,也要重视成果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迁移应用知识。以《盼》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历史要素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盼”的,要求学生课后仿写课文。根据学生的习作结果判断其是否理解“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方法与技巧,从而实施终结性评价,发挥以评促学的目的。同时,成果评价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结语

综上,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和实践,不仅契合新课标的要求,还可以切实地扭转历史教学局面,将教、学、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未来,教师应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发挥专业能力,继续探索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策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虎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历史教学设计运用[J].历史教学参考,2023(36):43.

[2]李曰雷.“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思路[J].课程辅导,2023(31):39.

[3]魏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2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