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体育课堂渗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应用研究

作者

郑阳春

福建省惠安锦水中学 362100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提高了体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了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探究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加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能够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渗透与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跨学科主题学习;应用

引言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研读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强调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质效。同时,教师应正确认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渗透在初中体育课堂,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明确体育学科主体,培育跨学科深度学习核心目标

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结合新课标理念和要求,详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明确体育学科主体,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有效提升育人效果。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知多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应明确体育学科主体地位及其育人功能,对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融入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并培育跨学科深度学习核心目标,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1]。

例如:在篮球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基于多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在篮球理论专业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方式,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其学习的主观性,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疑问,敢于批判。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正确指导,使得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正确理解篮球运动原理,掌握更多篮球运动技能,并了解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篮球教学中,优化设计真实情境的锻炼活动,在学生熟练掌握篮球知识、技能和规则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真实情境的训练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篮球竞赛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在切身实践中,更加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此外,跨学科深度学习的渗透,需要体育教师高度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直接接触更多新知识,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还提高其跨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持续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基于体育学科特征,搭建跨学科深度学习认知体系

教师应全面分析体育学科的多维特征,进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搭建跨学科深度学习认知体系。在体育学科特征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体育学科视角,明白跨学科主题学习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实现多学科的合作,合理架构体育课程科目,提高学科知识的协同性,实现多学科知识互相交织,完善跨学科深度学习认知体系,使得学生从跨学科视角有效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此外,教师应基于体育学科主导地位,选择合理的跨学科学习主题,根据体育学科特征,确保其能够充分体现出体育精神、跨学科自身融合。比如“体育+科学信息技术”“体育+道德与法治”等,基于跨学科深度学习主题引领,完善认知体系,实现跨学科知识的全面整合、利用与深度学习。同时,教师结合跨学科主题,探索体育与艺术、科学等多个学科相关知识有机结合的连接点,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并采取跨学科教学方法,有效搭建跨学科深度学习认识体系。例如:教师在体育学科多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体育+健康”的主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向学生更加专业地讲解体育运动对于人体生理带来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并结合数学知识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掌握体育运动规律,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知[3]。

三、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深化跨学科深度学习活动逻辑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体育学科的渗透,需要教师不断优化体育课程结构,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在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实施“体育+X”的模式,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体育课堂。

例如:教师在体育课程结构优化设计中,可以将体育和德育、美育进行深度融合,多角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实践中,教师实现体育、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强调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培养,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健全人格、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优化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少年有梦”相关内容,完善体育课程结构。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较低、体能训练效果不佳,存在一定自卑等心理时,教师渗透“少年有梦”的内容,从学生喜欢的体育明星、运动项目、典型体育故事等,融入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育内容,创新开展德育指导,使得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其坚持不懈、顽强的意志力,最终突破困境,获得理想的体能训练效果。

四、提升体育知识内在,拓展跨学科深度学习培养模式

为了提升体育知识内在,有效拓展跨学科深度学习培养模式,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多元化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并积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丰富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跨学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跨学科教学中,至少包含2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借助教学活动,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从跨学科的视角,感受体育知识的内涵与价值。比如:教师在“长途奔跑到前线”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深入历史、地理、体育等多学科知识,包含耐久跑、地理路线、救治伤员等内容,提高体育跨学科教学成效。

五、明确教学质量标准,完善跨学科深度学习评价体系

在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应结合新课标,明确教学质量标准,进而完善跨学科深度学习评价体系,包含体育知识技能、学习过程表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不同维度。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况,使得教师制定针对性地改进方案,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措施,达到预期的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

结语: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新课标要求,打造高质量的跨学科融合课堂,选择适宜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掌握更多体育知识与技能,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会。

参考文献:

[1]王俊峰."融体育":新课标下初中体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与行[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 2023(6):327-327.

[2]周广元.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J].情感读本, 2023(3):82-84.

[3]赵鑫君."融":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 2023(16):24-27.

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读思达”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课题批准号:KCA2024478  )的研究成果。